原帖由 siupy 於 2012-5-22 12:13 發表 
最重要係重鐵上蓋可以比輕鐵賣貴好多 
不過我最想知我#303提意的雙邊雙總站大家有乜意見
感覺上略嫌太複雜
看不到採用複雜的分線安排有什麼好處,服務天水圍北不必分線也做得到,難道真是只為了同月台轉乘?
與政府所擔心的一樣,分兩線通往落馬洲及羅湖(古洞),難免攤薄兩邊班次
我認為通往落馬洲的意義不大,可以放棄,原因如下:
1. 落馬洲至新界西,已有B1巴士服務
2. 落馬洲至九龍西及港島,部份需求已由高鐵滿足
如此北環線可以專注只通往羅湖,以便集中提供較密班次、減低整個西鐵線-北環線系統複雜度,以及省去牛潭尾建站成本
以你的建議為基礎,我建議如此修改:
首先,既然天水圍北-羅湖的班次本身就要共用西鐵線軌道,即是北環線採用西鐵線系統並佔用其軌道
那不如索性把錦上路的班次也乘入西鐵,變成羅湖-尖東-烏溪沙的班次(如上文所述,落馬洲改為羅湖)
即是把西鐵線及北環線完全整合
羅湖、古洞會同時有通往天水圍北和烏溪沙方向的列車
元朗、朗屏會同時有通往羅湖及烏溪沙方向的列車
錦上路以南各站會同時有通往屯門和羅湖方向的列車
其實如果可以把天水圍北排除在系統之外
就可以做到屯門、羅湖、烏溪沙三個總站互相發車
屯門-烏溪沙(即東西走廊)
屯門-羅湖
羅湖-烏溪沙(經北環線及東西走廊)
方便 1. 屯元天居民直接來往羅湖邊境及在古洞轉乘東鐵線 2. 羅湖及古洞南下旅客直接經西鐵線南下(分流東鐵線)
同時系統亦簡單易明,方便乘客理解
天水圍北的問題,可以考慮復建沿天慈路的輕鐵快線以作彌補,或者興建一條重鐵支線來往天水圍北站至天水圍站(擴建)
如果按此方案,閣下在#303列出的車程乘車方法會變成:
1.屯門 > 上水 :屯門 > 古洞(轉東鐵線) > 上水
2.屯門 > 羅湖 :直達
3.屯門 > 落馬洲 :屯門 > 古洞(轉東鐵線) > 落馬洲
4.天水圍北 > 尖東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尖東
5.天水圍北 > 落馬洲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古洞(轉東鐵線) > 落馬洲
6.天水圍北 > 羅湖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羅湖
7.落馬洲 > 尖東 :落馬洲 > 古洞(轉西鐵線) > 尖東 (如果由羅湖往尖東則可直達)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2-5-23 01:58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2-5-23 12:45 AM 發表 
感覺上略嫌太複雜
看不到採用複雜的分線安排有什麼好處,服務天水圍北不必分線也做得到,難道真是只為了同月台轉乘?
與政府所擔心的一樣,分兩線通往落馬洲及羅湖(古洞),難免攤薄兩邊班次
我認為通往落馬洲的意義不大,可以 ...
屯門-烏溪沙
屯門-羅湖
羅湖-烏溪沙
南北線根本載客量已經不足
整屯門-烏溪沙依D出唔到市區的列車
真係等睇戲 |
|
常備TCU 出行唔洗怕
|
|
|
原帖由 GM 於 2012-5-23 01:05 發表 
屯門-烏溪沙
屯門-羅湖
羅湖-烏溪沙
南北線根本載客量已經不足
整屯門-烏溪沙依D出唔到市區的列車
真係等睇戲
屯門-烏溪沙係講緊東西線
即係西鐵線+沙紅線+馬鞍山線
P.S. 上文已補上括號說明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2-5-23 01:14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2-5-21 10:11 發表 
停完顯徑後,向西至九龍,插大南西街匯荔枝角,可往長沙灣工業區、轉乘往荃灣線,
還有一個奇趣效果,就係鑽石山往荔枝角變成只需兩個站,車程連轉車15分鐘(這不是重點)。
再直落南昌(可轉乘過海、往荃灣西),跟住點行就未諗。
我心目中諗緊係直流系統,可能與東涌線匯合過海,或者與東西九龍線直通運轉。
第二南北線,或者沙田至西九龍線,實行上插入美孚會唔會易過插入荔枝角?
美孚站一帶施工可以徵用荔枝角公園作為工地,對比荔枝角站一帶影響應較少
美孚站又有港口鐵路線預留結構,或許可以用上
由美孚到南昌應該有可行的走線,由大南西街到南昌我不知道可以怎樣處理
另外,如果乘客可以在美孚轉乘西鐵線,在沙田來往荃灣西及大西北的功能上會稍勝一籌 |
|
|
|
|
之前交 網上意見
響其他意見果欄留左呢個帖條link.....
嗌佢地"抄下橋".........
唔好浪費板友 咁多頁既集思廣益
如有不便, so sorry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2-5-23 00:45 發表 
感覺上略嫌太複雜
看不到採用複雜的分線安排有什麼好處,服務天水圍北不必分線也做得到,難道真是只為了同月台轉乘?
與政府所擔心的一樣,分兩線通往落馬洲及羅湖(古洞),難免攤薄兩邊班次
我認為通往落馬洲的意義不大,可以放棄,原因如下:
1. 落馬洲至新界西,已有B1巴士服務
2. 落馬洲至九龍西及港島,部份需求已由高鐵滿足
如此北環線可以專注只通往羅湖,以便集中提供較密班次、減低整個西鐵線-北環線系統複雜度,以及省去牛潭尾建站成本
以你的建議為基礎,我建議如此修改:
首先,既然天水圍北-羅湖的班次本身就要共用西鐵線軌道,即是北環線採用西鐵線系統並佔用其軌道
那不如索性把錦上路的班次也乘入西鐵,變成羅湖-尖東-烏溪沙的班次(如上文所述,落馬洲改為羅湖)
即是把西鐵線及北環線完全整合
羅湖、古洞會同時有通往天水圍北和烏溪沙方向的列車
元朗、朗屏會同時有通往羅湖及烏溪沙方向的列車
錦上路以南各站會同時有通往屯門和羅湖方向的列車
其實如果可以把天水圍北排除在系統之外
就可以做到屯門、羅湖、烏溪沙三個總站互相發車
屯門-烏溪沙(即東西走廊)
屯門-羅湖
羅湖-烏溪沙(經北環線及東西走廊)
方便 1. 屯元天居民直接來往羅湖邊境及在古洞轉乘東鐵線 2. 羅湖及古洞南下旅客直接經西鐵線南下(分流東鐵線)
同時系統亦簡單易明,方便乘客理解
天水圍北的問題,可以考慮復建沿天慈路的輕鐵快線以作彌補,或者興建一條重鐵支線來往天水圍北站至天水圍站(擴建)
如果按此方案,閣下在#303列出的車程乘車方法會變成:
1.屯門 > 上水 :屯門 > 古洞(轉東鐵線) > 上水
2.屯門 > 羅湖 :直達
3.屯門 > 落馬洲 :屯門 > 古洞(轉東鐵線) > 落馬洲
4.天水圍北 > 尖東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尖東
5.天水圍北 > 落馬洲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古洞(轉東鐵線) > 落馬洲
6.天水圍北 > 羅湖 :天水圍北 > 天水圍(轉西鐵線) > 羅湖
7.落馬洲 > 尖東 :落馬洲 > 古洞(轉西鐵線) > 尖東 (如果由羅湖往尖東則可直達)
你的提意不錯,比我的建議更加完美 
唯一擔心是會否屯門>烏溪沙會否太疏
如果加密班次,又會造成大圍至烏溪沙一段太密而搭客不足
是否應該將羅湖>(北環/西鐵)>縮短至紅磡???
另外我也認為北環線無需直駁落馬洲
B1都係收$12,時間又穩定,而且直達大馬路
以MTR落馬洲 > 上水收$19.9計算,假設落馬洲 > 元朗屯門也收$19.9
就算屯門元朗出發無需轉車吸引力也不大
何況分分鐘仲要錦上路轉車??
即使MTR減到$10都未必有競爭力
但如果只收$12就問題更大,東鐵沿線一定爭取羅湖落馬洲減價
[ 本帖最後由 siupy 於 2012-5-23 17:38 編輯 ] |
|
|
|
|
有站友提及南北走廊用車問題,其實據現時手上的消息所指,港鐵計劃南北走廊
設計是最多每小時開 29 班車 (設計極限班次);公開版本是講 27 班車,其餘行車
間隔留給直通車。
至於信號系統,現時尚未有定案使用那一種,但肯定的是會保留 AWS。而列車種類、
車卡長度及車門擺位仍未有定案,個人覺得睇定點再講都仲得 (雖然個人都質疑夠載與否)。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