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yp 於 2012-12-6 01:07 PM 發表 
咁咪係囉, 如果成個計劃, 由頭到尾, 如你所想根本就冇想過包巴士/輕鐵, 咁點解要在新聞稿上要特別講「同一種交通工具」?
為咗解釋佢呢句「同一種交通工具」, 你都要用一個包輕鐵/巴士嘅例子啦
你不如舉一個唔包輕鐵/巴士的例子, 去說明佢呢句「同一種交通工具」都有需要寫出來和成立的情況?
否則, 為何不索性講優惠只限重鐵就可以?
咪就係假設 (89.8% 假設) 計劃包輕鐵/巴士囉, 唔包又點解要提「同一種交通工具」呢。
我上面講了包 & 唔包的分別﹐唔包的是可以用作輔助說明講解。
亦可申延講到 "轉乘" 問題之上。
由頭到尾﹐我都係講要等條款發出﹐睇條款才知道包定唔包﹐唔好開心的太早。
假設9折係唔包巴士/輕鐵﹐亦沒有必要在新聞犒講"只限重鐵"。
因為一切係以條款為準﹐只需在日後發出的條款講明便可﹐這便是公關宣傳的技巧手法。
遲d比你插﹐好過即時比你插。同一份犒係講好的一邊(節目加班)﹐點會同一時間比位你插﹐失去這份新聞稿取民心的意義。
咁佢而家唔係咁講吖嘛? 佢而家係話「同一種交通工具」嘛, 咁仲有咩令你覺得輕鐵/巴士唔包在優惠中?
所以大家因為一句「同一種交通工具」就估計佢計劃包輕鐵/巴士係咪好合理呢, 至少合理過你嗰啲「個人估計當事實」先啦。
我無講過九折係一定唔包輕鐵/巴士﹐同樣地亦無講九折係一定包輕鐵/巴士﹐上文亦有講mtr 長期忽視輕鐵/巴士提供優惠﹐所以我才叫大家睇定d﹐等條款公佈後才開心都未遲。
另外﹐可能你都攪亂了一件事﹐這份新聞稿只是"宣傳"性質﹐入面只係講既括內容﹐入面亦清楚講條款日後公佈 「稍後會向乘客提供更多詳情」。
究竟﹐成個計劃點為之有效 & 無效﹐係跟新聞稿為依歸﹐定係以計劃的條款為依歸?
(這條問題﹐你我都心中有答案。最後同大家講新聞犒用錯字眼都得)
在發出條款之前﹐大家都可以有合理的推估的。
如果係簡單只係坐一程車﹐無轉乘問題﹐好易理解點為之有效。
但如果牽涉轉乘問題﹐又會唔會以重鐵為"有效" 依歸?
例如
9折回贈只限重鐵部份 ;
或者只計算有支付車費的一程才計算﹐都會令到輕鐵/巴士都係變成無9折 ;(即現時十送一計法﹐個別車程係會不計算的)
又或者有轉乘的﹐會以第2程作為"車種"﹐令到這班客又會得個睇字。*此情況﹐9折包唔包輕鐵﹐都沒有任何關係* (即係 輕>西﹐會視作西鐵﹐回程 西>輕﹐會視作輕鐵﹐便會係2種不同車種﹐會無優惠)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2-12-6 14:5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2/6 14:17 發表 
我上面講了包 & 唔包的分別﹐唔包的是可以用作輔助說明講解。
亦可申延講到 "轉乘" 問題之上。
如果有包有唔包, 就有需要特別提及「同一種交通工具」。如果完全唔包, 根本唔需要提「同一種交通工具」, 除非你能夠提出完全唔包嘅情況都需要提及「同一種交通工具」啫。
過去果啲唔包輕鐵/巴士的優惠, 會唔會特別講「同一種交通工具」呢樣嘢呢。
由頭到尾﹐我都係講要等條款發出﹐睇條款才知道包定唔包﹐唔好開心的太早。
咁即係你由頭到尾都講廢話? 誰不知睇條款作準是呢? 只不過是條款出現前大家合理估計而已, 大家唔會好似你咁經常估計當事實呢, 大家對估計和事實係分得好清楚的。
假設9折係唔包巴士/輕鐵﹐亦沒有必要在新聞犒講"只限重鐵"。
因為一切係以條款為準﹐只需在日後發出的條款講明便可﹐這便是公關宣傳的技巧手法。
你咁講, 根本新聞稿就唔需要提包乜唔包乜, 亦唔需要提「同一種交通工具」啦。但問題而家佢就係確確實實提出咗「同一種交通工具」嘛老兄。咁代表乜嘢呢, 你咁鍾意「估」嘢, 但又唔「估」清楚俾大家知。
咁你覺得特別指出「同一種交通工具」係一種乜嘢「公關宣傳的技巧手法」? 就咁睇我見到嘅只係佢為呢個優惠設定了一個限制, 明明就係負面的資訊。
遲d比你插﹐好過即時比你插。同一份犒係講好的一邊(節目加班)﹐點會同一時間比位你插﹐失去這份新聞稿取民心的意義。
呢句嘢又係你的估計當事實啦。
我無講過九折係一定唔包輕鐵/巴士﹐同樣地亦無講九折係一定包輕鐵/巴士﹐上文亦有講mtr 長期忽視輕鐵/巴士提供優惠﹐所以我才叫大家睇定d﹐等條款公佈後才開心都未遲。
另外﹐可能你都攪亂了一件事﹐這份新聞稿只是"宣傳"性質﹐入面只係講既括內容﹐入面亦清楚講條款日後公佈 「稍後會向乘客提供更多詳情」。
究竟﹐成個計劃點為之有效 & 無效﹐係跟新聞稿為依歸﹐定係以計劃的條款為依歸?
(這條問題﹐你我都心中有答案。最後同大家講新聞犒用錯字眼都得)
咁你即係又係講廢話, 大家討論緊佢用「同一種交通工具」字眼嘅可能性, 你同大家講佢新聞稿用錯字。
在發出條款之前﹐大家都可以有合理的推估的。
如果係簡單只係坐一程車﹐無轉乘問題﹐好易理解點為之有效。
但如果牽涉轉乘問題﹐又會唔會以重鐵為"有效" 依歸?
例如
9折回贈只限重鐵部份 ;
或者只計算有支付車費的一程才計算﹐都會令到輕鐵/巴士都係變成無9折 ;(即現時十送一計法﹐個別車程係會不計算的)
又或者有轉乘的﹐會以第2程作為"車種"﹐令到這班又會得個睇字。 (即係 輕>西﹐會視作西鐵﹐回程 西>輕﹐會視作輕鐵﹐便會係2種不同車種﹐會無優惠)
大家研究緊「同一種交通工具」可能性, 你無啦啦變咗研究「有效」? 新聞稿哪裡提及「有效」?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原帖由 syp 於 2012-12-6 03:05 PM 發表 
咁你即係又係講廢話, 大家討論緊佢用「同一種交通工具」字眼嘅可能性, 你同大家講佢新聞稿用錯字。
我一直都係話要等條款公佈才好肯定輕鐵/巴士包唔包﹐唔好開心的太早﹐係你自己無限放大之嘛﹐係你自己要不停講之嘛。
仲有﹐我最後的例子﹐唔係講出了「同一種交通工具」在轉乘上的重點嗎?
(西>輕 及 輕>西﹐以那一種交通工具作準)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2/6 15:12 發表 
我一直都係話要等條款公佈才好肯定輕鐵/巴士包唔包﹐唔好開心的太早﹐係你自己無限放大之嘛﹐係你自己要不停講之嘛。
我一直係問你點解認為港鐵講咗「同一種交通工具」令人聯想到「包輕鐵/巴士」係有問題而已。你回我的文越回越長然後反而指我「自己」在「無限放大」咁你都幾好笑噃。無你越回越長的文, 我又如何可以「自己」「無限放大」呢。你唔想我「自己」「無限放大」你只需要唔回文就可以了。
仲有﹐我最後的例子﹐唔係講出了「同一種交通工具」在轉乘上的重點嗎?
(西>輕 及 輕>西﹐以那一種交通工 ...
我的重點一向係: 當佢提及「同一種交通工具」時, 就有合理假設佢計劃包輕鐵/巴士。只不過係你一直質疑, 認為佢不包輕鐵/巴士。如果你提什麼例子解釋「同一種交通工具」明明包括了輕鐵/巴士, 那不就正正認同計劃好有可能會包括輕鐵/巴士嘛?
如果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為何你的例子會有「輕」部份? 「輕」的部份根本就當成不存在, 「西-輕-輕-西」只餘「西-西」啦對吧。如果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純綷「輕-輕」是不會有優惠的, 但如果包, 「輕-輕」的第二個「輕」都應該有優惠, 是嗎。(補充, 以上純屬估計)
但如果你根本在質疑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咁點解又有「輕」的例子? 其實你係想表達什麼呢?
[ 本帖最後由 syp 於 2012-12-6 15:49 編輯 ]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原帖由 syp 於 2012-12-6 03:45 PM 發表 
我的重點一向係: 當佢提及「同一種交通工具」時, 就有合理假設佢計劃包輕鐵/巴士。只不過係你一直質疑, 認為佢不包輕鐵/巴士。如果你提什麼例子解釋「同一種交通工具」明明包括了輕鐵/巴士, 那不就正正認同計劃好有可能會包括輕鐵/巴士嘛?
如果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為何你的例子會有「輕」部份? 「輕」的部份根本就當成不存在, 「西-輕-輕-西」只餘「西-西」啦對吧。如果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純綷「輕-輕」是不會有優惠的, 但如果包, 「輕-輕」的第二個「輕」都應該有優惠, 是嗎。(補充, 以上純屬估計)
但如果你根本在質疑計劃唔包輕鐵/巴士, 咁點解又有「輕」的例子? 其實你係想表達什麼呢?
大家照字面 (同一種交通工具)﹐都係覺得係包輕鐵及巴士﹐這一點我都認同的。
不過﹐新聞犒同時有講條款日後才公佈﹐新聞稿亦無講明包括/不包括巴士及輕鐵﹐所以點都要對於mtr的計畫包什麼﹐大家便應該有所保留。
我一直都係講睇完條款才作實﹐隨時條款有講輕/巴是唔包括在內的﹐或者在那一種情況才會包括在內。
緊記﹐有無優惠係睇條款﹐唔係睇新聞稿的。
前文都提及﹐一有轉乘的話﹐情況便會變的複雜﹐mtr 便有責任地講清楚計算方法。
當轉乘係會視為同一程車的時間﹐輕>西﹐究竟會以首程車作準?定係尾程車作準? 有西鐵便當西鐵?
所以﹐便要講清楚以那一程車作準。
當介定了上述的計算方法後﹐2個方向便會有2個不同的車種﹐所以便要講出唔會有9折提供。
即使輕鐵/巴士真係唔包在9折計劃﹐在上述介定"車種"方法﹐都會令到人以為有坐西鐵﹐第2程便有9折。
此便是輔助性質的講解。
同時﹐亦可理解新聞犒點講出「同一種交通工具」﹐是有機會講出條款的部份內容(針對轉乘仲定車種)﹐不是計劃的全部內容(計畫是否包括輕/巴)。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2/6 16:31 發表 
緊記﹐有無優惠係睇條款﹐唔係睇新聞稿的。
其實唔駛你一提再提, 大家都清楚的。只不過大家在僅有的新聞稿之下估估下而已。
我相信你唔會介意大家現時先根據新聞稿估估下的, 否則我就解釋唔到你篇文下半斷長篇大論所謂何事喇。
前文都提及﹐一有轉乘的話﹐情況便會變的複雜﹐mtr 便有責任地講清楚計算方法。
當轉乘係會視為同一程車的時間﹐輕>西﹐究竟會以首程車作準?定係尾程車作準? 有西鐵便當西鐵?
所以﹐便要講清楚以那一程車作準。
當介定了上述的計算方法後﹐2個方向便會有2個不同的車種﹐所以便要講出唔會有9折提供。
即使輕鐵/巴士真係唔包在9折計劃﹐在上述介定"車種"方法﹐都會令到人以為有坐西鐵﹐第2程便有9折。
此便是輔助性質的講解。
同時﹐亦可理解新聞犒點講出「同一種交通工具」﹐是有機會講出條款的部份內容(針對轉乘仲定車種)﹐不是計劃的全部內容(計畫是否包括輕/巴)。
我個人 **估計** 佢輕鐵/巴士跟重鐵轉乘係當作兩程車的。如果咁估, 則:
「輕-西」因為兩程都有付費, 同日隨後如有另一程付費輕鐵, 該程付費輕鐵就可得九折。
「西-輕」則輕鐵不用付費, 不當一次。
如果全日只得「輕-西 & 西-輕」四程, 則首程輕鐵當一次, 最尾程輕鐵因不用付費, 不能當第二次, 所以全日的輕鐵便沒有折, 但西鐵第二程有折。
又如果全日只得「西-輕 & 輕-西」四程, 則首程輕鐵不付費不當一次, 次程輕鐵付費當一次, 但全日沒第二次也沒折。西鐵第二程有折。
不過都有問題嘅, 「西-輕 & 輕-西」之中, 西鐵第二程收費平過「輕-西 & 西-輕」中的西鐵第二程, 折扣又會唔會有分別呢。
PS: 既然你又再長篇大論, 就不好話我「自己」在「無限放大」喇。
[ 本帖最後由 syp 於 2012-12-6 17:06 編輯 ]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12-6 15:31 發表 
前者, 大把人為張免費飛計數啦
張飛好話唔好聽, 除時值廿幾蚊 (我就拎呢張飛中環坐去元朗), 特別係坐遠程, 要計數大把人計
回程九折擺明就優惠縮水
後者, 2蚊的優惠係政府提供, 政府要補貼長車車費, 同兩蚊的差額 ...
唔同角度睇, 就會有唔觀點, 由搭十送一改為即日回程九折優惠, 用開o既固然會認為優惠縮水,
呢點可以理解.
換個角度, 有人一至五搭唔足十程, 例如中間有公眾假期, 平時唔會某然搭多幾程去補番數,
或者如前面所述, 返輪班唔係返一至五儲唔夠十程, 閒日放假只係留晌屋企做家務唔駛搭港鐵,
結果呢兩個例子都換唔到隨時值廿幾蚊o既車票, 除非花多少少時間計下度下, 甚至俾張八仔
屋企人幫手搭埋爭左果幾程.
咁我亦可以話依家港鐵搭十送一優惠係冇誠意兼形同虛設, 因為唔能夠俾乘客輕鬆得到優惠,
兼唔係人人受惠. (講下架咋, 唔能夠完全代表小弟心聲)
即日來回程搭同一種交通工具(平日及假日亦然), 會容易過一星期五日搭晒港鐵.
去程搭左港鐵, 有即日回程優惠, 會有較大衝動回程都搭港鐵(甚至輕鐵/接駁巴士一條龍),
回程嘟左機, 即刻有優惠, 港鐵可以減省另開櫃位換飛的人手, 對小眾乘客來講係佳音,
包括依賴輕鐵/接駁巴士往返屯元天的乘客, 對港鐵本身亦有好處(先唔講搶唔搶到四巴乘客).
$2八達通人士應該有優惠, 呢個只係照新聞稿解讀, 有優惠而港鐵同政府之間有咩要解決,
作為市民係唔駛替佢擔心, 如果港鐵話有優惠但最終用唔到, 先再了解都未遲. |
|
|
|
|
原帖由 EX-TL 於 2012/12/6 17:05 發表 
唔同角度睇, 就會有唔觀點, 由搭十送一改為即日回程九折優惠, 用開o既固然會認為優惠縮水,
呢點可以理解.
換個角度, 有人一至五搭唔足十程, 例如中間有公眾假期, 平時唔會某然搭多幾程去補番數,
或者如前面所述, ...
其實十送一行先, 即日九折行後, 會唔會因為前者票務系統技術改動容易, 後者較難, 所以為了盡快推行 (為平息加價反對聲?), 所以先推行前者, 後推行後者呢? 我一向不同意「優惠縮水說」(雖然的確有此觀感), 因為港鐵明明係講好咗兩個優惠先後推行, 但明明都係同一個優惠計劃之下的嘛。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