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kf_2005 於 2013-1-7 17:48 發表 
除非每卡都設輪椅位/多用途空間,
門位重新編配以令每卡2邊與相鄰一卡門位門距收窄,即駁卡位,
最好我諗應該係提升至每卡六門,
雖然計落應該唔會大幅提升客量...但載多一個得一個吧.... 講開門位,我觀察過,地鐵不論M車定C車,
大水塘只係企到4-5個人(對應座位6人),細水塘只能企到2個人(對應座位3人),
由於香港人有強烈的互排斥力,企都企唔密,在水塘位的乘客密度竟然還及不上座位區。
地鐵傳統設計有以下問題:
-門位中間條柱,令一大堆人chelate在附近,阻礙上落人流,更令有意進入車廂中部的人被擋住。
-門與門之間距離較遠,但停站又多又密,乘客出入流動大,造成很多人怕落唔到車而唔想走入車廂中間。
-很多車站都是開同一邊門,令到開門一邊迫爆,另一邊卻可輕鬆睇報紙。港島線則比較平均。
相反,在東鐵的情況:
-站間距離遠,乘客動向也較集中,在車上的時間長,會比較多人不介意鑽入車廂中間。
-車程中間有兩個站開右邊門,車上乘客左右分佈較平均。
-門間距離短,即使企在座位區中間都隨時可以前後兩隻門走,乘客會較少誘因黐住門位。
-由於停站時間較長,乘客冇咁緊張,會盡量spread開,至少我以前返工見到早繁南行東鐵右邊都全部係沙甸魚。
所以,東鐵新車真係要均等門距的話,其實六門比五門更為適合,不過現實中唔會發生。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3-1-7 23:00 編輯 ] |
|
|
|
|
南北線新車外觀設計?

車頭疏散 + 等距門位 + 港鐵新標準車身顏色?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3-1-9 11:49 發表 
其實, 改卡可能事少, 改信號先問題大
新信號系統係咪可以SUPPORT12卡編組先?
如果新信號系統只係對應9卡, 即係要換晒車後先可以再試新信號系統
咁就真係唔夠載啦
以港鐵的作風, 對客量需求, 預數永遠做條數話啱啱 ...
因為到時都會有直通車行 新舊系統應該可以一齊行
新系統可以將舊12卡車當成直通車看待便可以了
當然舊有系統都可以將9卡新車當成直通車看待 |
|
|
|
|
車頭下有個「下爬位」, 係咩原因要咁整? 好似怪怪地。係因為空氣力學等問題還是覺得咁樣型啲?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