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oore
發表於 2018-8-14 09:35
gu9434@24 發表於 2018-8-14 00:07
暑假期間交通比較順暢都還好
9月3日開學後應該都會返去日日都係新清排隊等落山
落藍田一定穩陣,將軍澳道轉左鯉魚門道有幾可塞,茶果嶺道個位就一日唔塞都還得神
kay
發表於 2018-8-14 09:41
其實人口多左,擺邊度做轉乘都死
擺觀塘問題大好多,因為觀塘區會係各小區人最常去地方,得罪人多
藍田頂多都係藍田站出事,影響有限
而鐵路層面,觀塘站,九龍灣站都飽和,巴士層面觀塘核心區無位,而且塞車
不過政府叫人行上去安達的確無腦
B2710
發表於 2018-8-14 09:58
本帖最後由 B2710 於 2018-8-14 10:15 編輯
其實我住在觀塘二十餘年,不斷看見人口劇烈增長,但道路卻一直沒有改善,這豈是一句人口模型所能卸責呢?政府規劃失當,又怎能要當區居民承受?沒錯,我可以不落觀塘消費,但總要工作,對吧?
前陣子,我經常要繁時前往apm一帶,被迫乘98A。當天做閘長還好,上不了車也時有發生。
我相信安達居民不會妄想有車鏈式213M落觀塘,但至少,有基本服務吧(15-20mins)。
p.s 1.老實說,落觀塘消費也迫不得已,試問當大型商場,保健院,工廠區,都在市中心區,有信心一定不需要落觀塘嗎?
p.s 2. 現時繁時寶達落觀塘的線,其實也不堪負荷,尤其98A, 93A.
053h4
發表於 2018-8-14 10:01
99MAN
發表於 2018-8-14 10:03
要搞就應該由私家車入手,如果唔係減幾多巴士都冇用
transbus
發表於 2018-8-14 10:43
MCMoore 發表於 2018-8-14 09:35
落藍田一定穩陣,將軍澳道轉左鯉魚門道有幾可塞,茶果嶺道個位就一日唔塞都還得神
...
哩個位唔塞,
只係因為山上秀茂坪道落將軍澳道,
已經樽頸塞咗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18-8-14 10:48
10598C 發表於 2018-8-13 23:45
我嘅睇法係應該減低不必要嘅人流前往觀塘,而轉乘乘客就係其中一種所謂不必要人流,佢地係可以去彩虹、啟 ...
盡量推走巴士轉乘客去其他地方
開更多直車引走觀塘轉鐵既人係啱
但又係同安秀道有冇車落觀塘冇關係
望似係好唔公平
咁倒返轉講安秀道爆到條213X出尖咀
一樣可以用彌敦道負荷太大為由拒絕提供
270A都講左好多年先有得落尖咀
D原因都係寫左嚟為求過下關
大方向不能否認既係
安泰安達附近一堆車出入觀塘
最多最多都係善用其他區既資源塞條線上去
要開一條213落觀塘就真係難度甚高
同埋減左觀塘道既車流人流後
代唔代表可以變到條213俾安秀道呢?
如果有空位既我相信會留俾區外線先
都未到俾安秀道觀塘線
transbus
發表於 2018-8-14 10:49
B2710 發表於 2018-8-14 09:58
其實我住在觀塘二十餘年,不斷看見人口劇烈增長,但道路卻一直沒有改善,這豈是一句人口模型所能卸責呢?政 ...
仲有就係各大銀行櫃台分行,
以整合資源為由,山上執得7788,
有要務要親身去銀行櫃台,就只有落山,
哩啲都係引發交通需求。
大家可能會話,
一個半個人去銀行,落山車唔會頂閘,
但係山上人口已經多到,
有一定數量嘅人,
仍然要依靠位處山下嘅公用事業店面辦事
10598C
發表於 2018-8-14 10:54
S3BL100 發表於 2018-8-14 00:06
雖然呢個大方向唔係錯,但我好懷疑仲有幾多空間可以去做
好似 23M,其實我好懷疑有幾多順天人真係用佢 B ...
後面醒起,其實我文中係有提及“提高車資減免”,就係主要針對而家290、290A做完轉乘優惠之後,先啱啱等於區內線全費價錢(FYR 290A 8.8-4.2=4.6)
而家秀茂坪有落彩虹嘅95,四順可以用290A,康翠可以用290,只差在290系回程站位對於轉乘客並唔方便,但呢啲可以靠95、27回程彩虹邨做到
如果95有轉乘優惠,27回程都整埋優惠,290、290A可以將轉乘額提高到大概6.5左右嘅範圍,我相信已經可以疏導走一班轉車客去彩虹
其他主要差樂華、藍田山呢啲,前者可以2A轉乘,後者可以214拆唔停秀茂坪四順嘅線
transbus
發表於 2018-8-14 11:04
10598C 發表於 2018-8-14 02:20
寫一寫一啲諗法
如果將路線統一化,大概就係:
秀茂坪商場早已成為山上中心,
買餸飲茶睇醫生,
或者買啲地道經濟嘅服飾,
都有唔少四順藍田人會嚟。
但係觀塘依家賣嘅商品,
已經係旺角有嘅,
雖然家品可以山上原區購買,落山人少咗,
但apm一帶升級成旺角,落山人多咗,
抵消晒之餘,仲多人過以前。
加上彩虹只適合轉鐵,
第二程巴士未必有座位剩,
而藍田止步新界車又比觀塘少,
現狀仍然有一定數量山人靠觀塘轉巴士,
甚至依靠觀塘生活,唔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