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dents
發表於 2017-1-10 00:59
HW8373 發表於 2017-1-10 00:14
想問下其實而家香隧除左下晝三點塞到七點同埋星期六塞大半日
一般重有咩時間塞得好離譜?例如朝早一般邊 ...
簡略傾下啦, 有咩漏有咩問可隨時回文.
未有地鐵朝早 8 點前香隧都吾保証通, 亦試過想早返公司 7:30 上車一樣排到黃竹坑, 正常堅拿道北行夜晚 7:30 仲塞到馬會 8:00 後塞極都有譜.
星期六黃昏亦見過香隧塞到冧檔成堆 629 行薄扶林山道去金鐘.
77 99 晚繁南行問題, 如果懶堅拿道北行塞無車回, 又點解 70 629 有車回 (當然大家明 629 點解有車), 又如果新城違反自家經營法則大幅加時比 77 99 穩定班次又即係加最少 6 架車, 但加呢堆車北行粒半鐘做得你 $700 生意都未必有, 回程當你打爆, 架車由出廠計到收近 5 個鐘先做得 $1500 生意, 以前計不如有車都比 171, 包賺 $2600 喎.
好啦一係柴廠私去筲箕灣頂 77 99 斷纜, 又比你頂到打爆有 $900, 但回程空車無哂繁時食, 又不如比埋 102 788 做三百個客.
所以企係新城角度 77 99 吾做好過做, 早晚繁又食吾到 2 個單, 提速上東廊又要轉乘補位, 特別係東廊慢線落怡東永世塞, 中快線晚繁又係塞到吾行, 根本無位可以比 77 99 去提速, 所以行返清風街係現行最好選擇, 真係吾好改走線.
另外 99 入灣仔, 真係趕客架, 比我就算炮台山見到 99 分段 $5.3 一樣吾上, 要賭灣北菲林明灣仔道塞吾塞, 炮台山搭鐵英皇道入口計 25 分鐘已經可以海怡出到地面 (有誇張既就加多 5 分).
tridents
發表於 2017-1-10 01:19
PB602 發表於 2017-1-10 00:44
我另外開咗篇文講城巴買車同利息開支。
城巴當年為求Market Share,西區狂派車落5B其實成本極高。40架大 ...
師兄, 講開又有回憶返黎.
當年城記狂買車已經周街傳佢 (所謂周街都係巴士迷呀班楂車呀) 比利息都大獲, 當時買 6 頭已經係借錢高峰, 供樓已經 10 厘息, 你堆巴士 17 年折舊, 真係好大獲.當年有傳 B6 用土炮因為借得太多要開始慳住駛.
5B 睇法小弟有 d 吾同, 當年城記真係可以做到一架大蘭 148 人每日 18 個鐘最起碼爆 6 個單, 仲要爆呢 6 個單係客量二百幾, 其餘既每單點都過百客; 而中記 10 仔行車時間長流水量真係吾夠 5B 勁, 當年 5B 客量應該勁過過 8 仔 10 仔, 城記 5B 開三四十架車真係有客有生意, 但就重本投資回報勁低白做, 只係城記既每日載客量可用 5B 幫佢打爆.
8X 就賣大包做大個餅, 真係好大個包好大個餅, 無肉既.
kay
發表於 2017-1-10 07:23
其實根本就係運輸署縱容巴士公司服務差劣
當年何達文年代九巴又係
今日新創建又係
不過有南港島線後
相信巿民怨氣減少
南區就變成另一個何文田區
巴士服務超級垃圾
KelvinSJ743
發表於 2017-1-10 07:31
GK3258
發表於 2017-1-10 07:33
neosan 發表於 2017-1-10 00:32
城巴係再係咁,真係無人搭架喇。
好似今日係東涌泳地等E23, 1420等到1450先有架吉車黎
夠道係廠車出黎東涌 ...
除非有同線競爭,否則差到點你咪又係要照搭。
老實講從來唔覺呢間公司憂無客上,先會hea住做。憂無客上嗰啲,差差地都開齊車嘅,例如堆7字頭。
GK3258
發表於 2017-1-10 07:35
kay 發表於 2017-1-10 07:23
其實根本就係運輸署縱容巴士公司服務差劣
當年何達文年代九巴又係
咁又難嘅,運吉唔會權力大到人地邊個做管理層都控制到,如果下下威脅收專營權,真係收又搞到一片混亂無人肯接手,唔收又得個講字。
始終今時今日,巴士係咪真係舊肥肉大把人搶,大家心知肚明。
KelvinSJ743
發表於 2017-1-10 07:37
kay
發表於 2017-1-10 07:42
GK3258 發表於 2017-1-10 07:35
咁又難嘅,運吉唔會權力大到人地邊個做管理層都控制到,如果下下威脅收專營權,真係收又搞到一片混亂無人 ...
點會唔係肥肉
九巴同城巴閒閒地都賺到~億億聲~;P
053h4
發表於 2017-1-10 08:18
PB602
發表於 2017-1-10 08:38
tridents 發表於 2017-1-10 01:19
師兄, 講開又有回憶返黎.
當年城記狂買車已經周街傳佢 (所謂周街都係巴士迷呀班楂車呀) 比利息都大獲, ...
如果睇番小分另文講述1993年中巴削線前十大最高客量內陸線,你會發現到中巴8同10係全港島最高,因此成為城巴頭號目標,導致5B同8X於九十年代中期大玩車海。城巴當年一為建立形象同公眾信心(以便可以進一步取得中巴路線),二為盡快上市集資還債同擴張(因為放血太多連徐展堂都頂唔順),所以一定要做靚盤數。盈利就好難搞,但狂谷流水線可以製造客量不斷增長嘅情況,絕對有利上市。
九十年代中期中環交通絕對比而家惡劣,我當時都係5B / 10常客,當年5B東行係行干諾道中,但因為機鐵工程,干諾道中不斷改路同收窄,塞起上嚟真係無譜,西環去銅鑼灣起碼個半鐘,有時要兩個鐘,而其中有九個字至一個鐘係塞死喺干諾道,架車可以喺同一個位完全唔郁半個鐘。
正正因為行車時間嚴重超時,而城巴又要維持乘客信心同口碑,所以只好不斷加車落5B,又拆出5C、5M之類嘅怪物。無錯雖然架架車望落去好爆,但流水線一塞車就會影響乘客流轉,以當時城巴架架新車每日都要還高額利息嘅情況,真係好睇唔好食。中巴見到呢啲情況多數由得條線自生自滅,繼續二十架車行然後由6分一班攤牌攤到10分一班。城巴就因為要維持3-4分一班嘅班次(當時城巴大部分路線會有時間表列出每班車嘅開出時間,透明度比而家高好多,但5B嘅時間表中段係無班次嘅,只寫上「每隔數分鐘一班」),所以就被迫要派40架車行。
無可否認城巴嘅做法最得民心,最後亦一嘗所願成功上市,復又於1998年不經投標直接獲得大量中巴高盈利路線,可見策略成功。但在商言商,5B(同後來8X)咁玩法對城巴好傷,所以當港島區大局已定後,未等到新城合拼,城巴就已急急將5B減班,然後陸續將5M取消,5C由工半改早繁,再後期1同5A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