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07-12-7 16:53 發表 
由柴灣至鰂魚涌往返中上環甚至堅尼地城係唔可以一程過直達,
即係話要在北角站轉車, 變相係同將軍澳線過海客同埋觀塘線過海客一齊迫...
別忘記將軍澳綫和觀塘綫過海客前往天后至堅尼地城各站是不用在北角轉車的, 不存在"一齊迫"的問題...
佢係東涌線延長版...
唔好忘記, 佢的班次係點樣....
我唔想見到咁樣的班次係港島線上面出現....
東涌綫會加密班次, 繁忙時間2.5分鐘一班.
將軍澳綫亦會隨著將軍澳南站的啟用, 壓縮班次至1.75分鐘一班.
宜家港島線天后至柴灣一段仍有大量剩載空間....
根本可以負荷到將來新鐵路通車所帶來的客量增長...
繁時絕對可派空車疏導......
有空間的是天后至柴灣段, 不是中環至銅鑼灣段啊
所以便有需要紓緩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07-12-7 17:11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7-12-2007 05:09 PM 發表 
別忘記將軍澳綫和觀塘綫過海客前往天后至堅尼地城各站是不用在北角轉車的, 不存在"一齊迫"的問題...
對, 而且東區落中環、金鐘、灣仔部份可以o係香港、添馬、會展落車,
轉車人數應該會少於實際來往兩地的人數。
而轉荃灣線就的確會係問題, 去荃灣<>葵芳就可以去到荔景先轉車,
但去美孚<>尖沙咀就要多轉一次車(當然去到香港-中環站先轉都得),
不過呢個問題其實可以將添馬站盡量靠近並連接金鐘站黎解決,
此舉更可以令東區乘客直接轉乘南港島線(東段)前往港島南區,
加上東鐵過海段, 介時金鐘-添馬就會成為一個綜合轉車站,
如果有空間拉埋機鐵過去就可以組成一個好完善既轉車網絡。
[ 本帖最後由 LAK2 於 2007-12-7 18:5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07-12-7 16:53 發表 
維園站你肯定會起嗎?
仲有, 佢的位置係非常差....
附近只係得維園同埋渣華道那數幢樓.....
就算起左唔見得會有好大的人流....
行番入銅鑼灣的話倒不如坐去金鐘站轉港島線仲好......
認同,
記憶中當年地鐵公司亦宣佈過如非以維園站作為轉線車站,
否則是不會興趣該車站
反而一開始九鐵提議的銅鑼灣北站位置會更人性化,
雖然成本極高,加上施工困難,
不過長遠黎睇如果車站可以用超過八十年,
個人覺得可以接受
興建北港島線會最影響到港島東人,
同是港島,往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都要行一大段路 / 轉車,
可能會令原本地鐵乘客轉投 788,789,2x 同 720 的懷抱...
anyway...如果要提升現有鐵路架構,
的確必須先興建北港島線 同 東鐵 / 馬鐵過海,
以及設計更多的轉車站以減底轉車次數 |
|
|
|
|
原帖由 LRV1008 於 2007-12-7 21:48 發表 
認同,
記憶中當年地鐵公司亦宣佈過如非以維園站作為轉線車站,
否則是不會興趣該車站
反而一開始九鐵提議的銅鑼灣北站位置會更人性化,
雖然成本極高,加上施工困難,
不過長遠黎睇如果車站可以用超過八十年,
個人覺得可以 ...
我反而想知道,所謂的東涌線/北港島線維園站,同沙中線/南北線銅鑼灣北站,位置是否都是同一處呢?因為兩者都聲稱位於維園西北
既然兩鐵合併,假如真係起的話,係咪可以合併成一個站呢?
個人認為此站應可和會展站一併設計成東涌線(北港島線)及南北線(沙中線)轉車站 |
|
|
|
|
好佩服樓主咁好心機打咁長文,我亦出奇地可以一次睇晒
其實我一早已認為東鐵過海、西鐵去紅磡,都係非理性不理想既計劃,尤其係未有沙中線之前,詳情樓主已講左,不贅,我再補充一下
首先到底東鐵沿線(沙田、大埔、粉上)定西鐵沿線(屯元天),比較有需要有鐵路尖沙咀呢九龍心臟地帶呢?
比人口:按政府統計處網頁資料,06年-16年推算人口,按區議會分區
http://www.censtatd.gov.hk/freed ... ;issue=-&lang=2
P.78
西鐵線主客源:屯門元朗:06年1035300人 16年1188400人
東鐵線主客源:馬鞍山線沙田大埔粉上:06年1180800人 16年1321300人
剔除較難計算,亦估計僅佔小部份的非主流客源(西鐵線美孚、荃灣西、深水埔西,東鐵線九龍塘、旺角東一帶),東鐵線比西鐵線多145500人(06年)/132900人(16年)
比過境客客源:十分明顯
西鐵線:0
東鐵線:唯一直達羅湖此全球最繁忙陸路關口的交通工具
就算北環線通車,仍可預期東鐵線過境客遠較西鐵線多,因為東鐵線無論去羅湖定落馬洲都可一次過,西鐵就去落馬洲要轉一次(錦上路),去羅湖轉三次(錦上路、洲頭、上水)
比非鐵路交通、道路網的完善程度
很明顯,基於歷史問題,西鐵沿線的巴士網絡遠比東鐵沿線(尤其大埔粉上)完善,仲未計大量合法非法村巴,同時西部受惠於玫瑰園計劃,道路網亦相對完善,在有較佳非鐵路交通及道路網下,對鐵路依賴程度,自然相對較低(請注意,粉上至今仍然冇巴士去尖
沙咀同全日過海)
比轉前地鐵線到市區心臟地帶:
東西鐵線在紅磡交匯後,西鐵線可以在美孚、南昌、九龍西、尖東共四個站轉前地鐵,而且全部係可過海到中環此心臟地帶既荃灣線同東涌線。
東鐵線則時光倒流,回到只可以在九龍塘轉 ,而且轉到既觀塘線,只係重西輕東政策下另一犧牲品,又係到喉唔到肺。
而兩鐵合併後,過海的話,無論九龍塘轉定尖沙咀轉都係一樣價錢,所以睇唔出有乜理由吸引東鐵過海客紅磡轉完,唔夠一分鐘又要在尖東站行一大餐再轉,在九龍塘站轉,雖然轉車次數一樣,但至少唔使行咁遠
結果就係本身客量相對少既西鐵線,乘客都可分散在三個站轉車(已經假設要轉東涌線既全部南昌轉,所以不計九龍西),
客量東鐵線相對多既東鐵線,就反而得返一個站轉。
南昌、美孚、尖東小貓幾隻,九龍塘逼爆。
所以,不論從東西鐵既客量、資源運用來看,東鐵線都明顯遠較西鐵線更有直達尖沙咀既需要。
可能有人會話,就係西鐵少人搭,所以至要咁樣吸引多D人。咁講,就正正說明在鐵路發展策略,對九龍及新界東部(除左將軍澳)既人有幾咁唔公平。當年本來觀塘線(東)過海,後來話荃灣線(西)需求較大,所以少數服從多數,CUT觀塘線過海。好喇而家明明東鐵線(東)比西鐵線(西)需求更大,但就丟掉當日少數服從多數既論調,180度改口話要吸引少數,結果就係東西之爭中,不論東西需求邊一邊大,都係要東部讓路,公平嗎?東鐵線多年來唯一交匯的觀塘線,已經兩度讓路了!給她交匯多一條像樣的荃灣線,絕不過份,不要忘記西鐵早已交匯可過海到中環的荃灣線和東涌線了!
都仲未計咁樣攪,會再浪費幾多野。首先尖東站12卡月台長度空間,已有5卡浪費掉。再進一步,真係東鐵過海變成南北線,西馬鐵打通,一抽車屯門去到烏溪沙,變成東西線。由於前馬鐵站最多8卡,所以東西線亦最多8卡,南北線過海最多9卡,所以除車公廟至烏溪沙外,其它前九鐵車站月台空間,全部出現永久性浪費
九龍西至屯門:原設計9卡,浪費1卡
尖東:原設計12卡,浪費4卡(此站月台頭尾位置均比較狹小及裝修馬虎,似乎早已預料會浪費掉)
旺角東至羅湖/落馬洲,原設計12卡,浪費3卡
紅磡,南北線在旺角東以南就要鑽地準備過海,而除非東西線東九龍段係地面或架空,否則過極有可能尖東、紅磡、何文田一段全部要地底,即係現有既紅磡站地面月台,將會全部浪費掉。
簡直係災難性的資源浪費。
此外,當年九鐵投得沙中線,曾承言諾馬鐵過海,讓馬鞍山居民無需轉車直達港島,而家咁樣算唔算食言、違反承諾呢?
[ 本帖最後由 mckhgc 於 2007-12-8 00:43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