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線只能以現狀的12卡行走, 就算東西鐵真的如建議合併
8卡對東鐵段來說還是極之勉強了. 因此我不希望看到她和任何路線合併
更不希望東鐵為過海而減卡數. 除非北環線建成後能真的緩和東鐵通關客的壓力.
但以現在LMC的使用量, 可能性極低.
[ 本帖最後由 thomash 於 2007-12-13 22:40 編輯 ] |
|
|
|
|
東鐵線和西鐵線合併至東鐵過海為止
原帖由 LAK2 於 2007-12-13 08:21 發表 
有關東、西鐵的尖東站問題, 剛想到一個或者可行的辦法:
東西鐵均有需要一程直達尖東站才有競爭力, 但要兩線同時以尖東做總站沒有可能。
建議先提升東鐵的訊號系統(反正遲早都要), 讓東西鐵直通運轉, 屯門<>羅湖/落馬州,
當然, 路線極長, 在車務運作及車長工作安排上會有困難, 而列車長度亦都係問題。
所以, 建議直通運轉既同時將原東鐵線列車以梅花間竹的模式行走,
一或兩班車往紅磡(十二卡車), 第二/三班則經尖東直往屯門(九卡車)。
駕駛行走全程的列車的車長則可在尖東站休息, 由另一車長繼續行程;
而尖東站可作為班次調節點, 列車可因應程況在該站停留一段時間,
以維持正常既班次。
當然, 此方案中原東鐵線往尖東既班次會減少, 不過總好過一野無晒吧~
此安排實施直至東鐵過海, 唔知各位認為如何?
好提議,不過車長應該用紅磡站作為休息地點,因該站有四個月台給港內列車使用,一旦列車於紅磡站停留較長的時間(但不一定代表會在此掉頭),尾隋的列車就可用紅磡站的另一個月台來上落客。若列車用尖東站作停留,恐帕尾隋的列車也要在隧道裏停留。至於班次調節方面,通常都是列車出入車廠來達致這目的。 |
|
|
|
|
原帖由 LAK2 於 2007-12-13 22:00 發表 
屯門:青山公路(三聖何福堂 及 三聖掃管笏)
天水圍:天慈路及濕地公園路(天水圍濕地公園)
元朗:曾計劃朗屏支線, 不過唔清楚有無留位
另外, 輕鐵計劃之初係經埋現時富泰、嶺南大學一帶的。
富泰, 嶺南大學的一段預留路段
已交予嶺南大學作興建新宿舍之用
富泰至嶺大, 已肯定唔會有輕鐵延線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7-12-14 21:20 發表 
觀塘線延線,都很大可能係用鑽挖,
鑽挖工程應該條隧道越短就越平,而且係可以慳好多。
我真係唔明地鐵原方案為何要繞咁遠路,就算月台在原建議位置都可以縮短隧道吧。
地鐵的考慮是基於觀塘線延線的起點就是油麻地側線的盡頭,位處於加士居道及彌敦道的交界處(地面緊急出口位於公園內的一個Y字形通風塔),
而由該處接駁到何文田站擬議月台,定線應無可避免要設計成路程較長的S形定線。 |
|
|
|
|
有關南北綫設何文田站的問題:
旺角東至紅磡一段東鐵綫在地底重建, 原因就是要讓南北綫得到過海鐵路應有的深度, 若加設何文田站, 除非何文田站的月台造成斜坡, 否則對該下斜路段有一定影響.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07-12-15 10:35 發表 
有關南北綫設何文田站的問題:
旺角東至紅磡一段東鐵綫在地底重建, 原因就是要讓南北綫得到過海鐵路應有的深度, 若加設何文田站, 除非何文田站的月台造成斜坡, 否則對該下斜路段有一定影響. ...
大圍站及西鐵綫美孚站之月台及軌道坡度約為千分之10,
如上述板友建議的何文田站(9卡為220米)之設計坡度相約,
應該對南北綫的定線坡度沒有太大影響。
反而要考慮乘客量能否令政府及港鐵支持加建此站。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