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ddie 於 2008-5-26 23:07 發表 
好似有會展同添馬/金鐘(北)站
不過政府咁保鐵
呢條線都唔知有冇機會出現
銅鑼灣北站已經無左,
再者, 會展和灣仔市中心有一定距離,......
當然, 對海港中心那兩座樓同埋將來擴展左的會展中心來講, 會展站會方便一點......
將來灣仔北又有數座商業樓宇, 添馬那度將來有新政府總部,
或者會帶來額外的乘客的...... |
|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8-5-26 21:47 發表 
老實講
我完全唔相信運輸署唔睇回報亂俾巴士線轉全日
搞到巴士公司執笠我諗政府都唔會笑得落
如果運輸署睇回報
就唔會一邊整條巴士線去落馬洲
另一邊就整條綠小去相同目的地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5-26 23:36 發表 
根本是車站設計有問題
少人上落的南區線入林士街總站
多人上落的西隧線就停"中環海港政府大樓對出一段馬路"
呢個唔係最好解決方法
正確方法係將呢條車龍推去西隧口
然後搞一區只有一線
信德清車,調頭走人的話,根本唔可能塞到乜野車
但係要根本解決問題的話,係要將專利巴士,村巴同小巴三合一,將區議會充權
最少,唔可以容許一架車拎多過一個A牌+Colour Coding(e.g. A1係白色,A2係綠色,A3係黃色...) |
|
|
|
|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8-5-27 02:32 發表 
呢個唔係最好解決方法
正確方法係將呢條車龍推去西隧口
然後搞一區只有一線
信德清車,調頭走人的話,根本唔可能塞到乜野車
但係要根本解決問題的話,係要將專利巴士,村巴同小巴三合一,將區議會充權
最少,唔可以容許一架車 ...
你只係將問題推向西隧口,
再者, 搭得9系隧巴的人都係一程過唔駛轉車......
咁改港鐵真係多謝你唔少......
一係開辦好似X962, 967X,969X 呢類路線咁,
唔經中上環直達銅鑼灣......
長遠來講, 一條服務中上環金鐘, 一條服務灣仔銅鑼灣,
資源得以善用, 乘客又唔駛漫遊港島先過隧道, 絕對係雙贏之舉...... |
|
|
|
|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08-5-26 22:45 發表 
監管不力?
巴士數目年年減少緊架,
九巴的巴士數目己經跌破四千, 新城巴士總數亦有下降,
繁忙地區班次己減少達三千班(由2003年計),
但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又唔見對其他道路使用者有這種"優待"?
自 2001 年起至 2005 年
九巴乘客量下跌 9%
城巴乘客量下跌 5%
新巴下路 8.7%
只有你會話「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
|
|
|
|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08-5-27 09:27 發表 
你只係將問題推向西隧口,
再者, 搭得9系隧巴的人都係一程過唔駛轉車......
咁改港鐵真係多謝你唔少......
一係開辦好似X962, 967X,969X 呢類路線咁,
唔經中上環直達銅鑼灣......
長遠來講, 一條服務中上環金鐘, ...
閣下想得十分理想
一條中上環金鐘
一條直達銅鑼灣
麻煩閣下解釋一下 962/962X 何以搞到今時今日既田地
及 967 非繁忙時間到底客量有多好
好慶幸 968/969/960 唔會一開二
否則真係送晒 D 客俾港鐵 |
|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8-5-27 22:57 發表 
自 2001 年起至 2005 年
九巴乘客量下跌 9%
城巴乘客量下跌 5%
新巴下路 8.7%
只有你會話「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巴士既需求就未必真係有增無減既
不過來往旺區既需求就真正有增無減啦
但請留意,繁忙地區既公共交通運輸能力o係呢幾年竟然調頭減少喎!
巴士不停減,但進入旺區既鐵路既載客能力並冇相應上升!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8-5-27 23:00 發表 
閣下想得十分理想
一條中上環金鐘
一條直達銅鑼灣
麻煩閣下解釋一下 962/962X 何以搞到今時今日既田地
及 967 非繁忙時間到底客量有多好
好慶幸 968/969/960 唔會一開二
否則真係送晒 D 客俾港鐵 ...
如果冇Quota你話個世界幾咁完美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8-5-27 22:57 發表 
自 2001 年起至 2005 年
九巴乘客量下跌 9%
城巴乘客量下跌 5%
新巴下路 8.7%
只有你會話「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咁紅小線愈做愈旺又點解釋?
巴士公司乘客量跌代表沒有需求?
咁d客流失了去邊度?
係咪單單鐵路咁簡單? 唔好忘記, 當時非村紅小呢種交通工具己經盛行,
你要知道巴士公司減班, 乘客等好耐都無車, 自然會轉呔搭小巴非村,
所以乘客量下跌絕對唔代表需求下跌, 兩者沒有關係......
你又唔諗下當時cut 車削線幾咁厲害,
下跌一點也不出奇,
再者, 巴士公司無法改善服務亦係一個好重要的因素,
當然, 運輸署單方面要求減班減線己經係間接令乘客量下跌的導火線......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