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政府想環保,間接想殺巴士公司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32 於 2009-7-24 01:22 發表 問題係點解次次提到環保矛頭就直指巴士公司,同時使用道路亦有其他交通工具,又唔見話要減少小巴、的士、私家車出牌數目,鼓勵使用鐵路和巴士?點解方案永遠都係大眾遷就小眾? ... 的士小巴一早比晒資助換石油氣, 而家要話佢地污染勁而減既話, 咪即係自打咀巴?!
私家車....減少數量咁班高官搭咩? 少左車入汽油, 佢地又何來有錢呢 |
|
|
|
|
其實我覺得唔使咁急進要換晒歐二車
歐二車可以裝柴油催化器...令到佢排放既標準貼近歐三
但更重要係要令巴士公司既維修保養做得好D
因為一輛車既維修保養係絕對影響佢既排放...
至於退晒D歐一車,我就無乜意見
因為歐一車其實都老喇....最後生果批都已經係G牌(大約13-14年車)
況且經過多年既使用
佢地宜家既排放分分鐘比歐一還低
所以我覺得可以換走佢地
[ 本帖最後由 FA9671 於 2009-7-24 14:07 編輯 ] |
|
|
|
|
長遠而言,還望政府將由九五年開始提倡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重新研究
並快速上馬,才可以解決有關旺區空氣資素差的問題
巴士及其它交通服務商亦應同時被納入收費計劃,但只係象徵式般,
按車輛所達到的廢氣標準,以progressive tax 的形式收取一個較便宜的價格
即是越舊 standard 的車,所繳納的稅款越高
迫切交通承辨商改善其車輛的排氣水平
擴大鐵路網是可取的,至少係可以增加市場競爭,透過市場生產機制,將所有不及標的
marginal Firm 淘汰,透過競爭來迫使交通服務供應商改善其生產質素及優化資源運用
但前題是政府不應該對市場作出任何的干預行動,
例如配額
這是干擾市場的行為,為社會帶來更大的 dissipation of rent. |
|
'*^*''*^*' 「女包黑絲」即將啟動 '*^*
|
|
|
原帖由 64K 於 2009-7-23 22:58 發表 
政府想巴士公司環保
但代價要巴士票價加價超過一成
可能有人會因貴而轉乘港鐵
加上重組旺區路線
巴士公司營運不斷咁萎縮
最後就會被陰乾
大城市如倫敦, 東京, 大阪等
鐵路網絡異常發達
但巴士網絡仍然發揮其功用
不如睇下宜家邊個城市係只利用鐵路而將巴士淘汰左先? |
|
|
|
|
原帖由 cky 於 2009-7-24 16:58 發表 
大城市如倫敦, 東京, 大阪等
鐵路網絡異常發達
但巴士網絡仍然發揮其功用
不如睇下宜家邊個城市係只利用鐵路而將巴士淘汰左先?
其實一個城市一發展鐵路網絡
就註定巴士的角色一定會因為受到挑戰而改變
將服務定位改變
才是避免淘汰的良方。
偷敦,新加坡的地鐵網發展,也沒有淘汰日常巴士的運作
除左是適當的政府干預外
也證明了適當的服務轉型能令到巴士繼續生存 |
|
'*^*''*^*' 「女包黑絲」即將啟動 '*^*
|
|
|
原帖由 cky 於 2009-7-24 16:58 發表 
大城市如倫敦, 東京, 大阪等
鐵路網絡異常發達
但巴士網絡仍然發揮其功用
不如睇下宜家邊個城市係只利用鐵路而將巴士淘汰左先?
東京都會區之內, 巴士市場佔有率只有5.6%. 如果香港繼續發展鐵路, 有朝一日係公共交通上可以達到東京呢類世界先進城市水平的話, 相信香港既空氣污染必定大有改善.
東京都內, 根本就唔會有681, 960, 968, 969等等呢類同鐵路競爭既市內快速巴士線! |
|
|
|
|
原帖由 cky 於 2009-7-24 16:58 發表 
大城市如倫敦, 東京, 大阪等
鐵路網絡異常發達
但巴士網絡仍然發揮其功用
不如睇下宜家邊個城市係只利用鐵路而將巴士淘汰左先?
香港巴士市場佔有率現時約40%,
依你所言,目標係降至5.6%的東京水平都冇問題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09-7-24 22:0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64K 於 2009-7-23 22:58 發表 
政府想巴士公司環保
但代價要巴士票價加價超過一成
可能有人會因貴而轉乘港鐵
加上重組旺區路線
巴士公司營運不斷咁萎縮
最後就會被陰乾
點解要斷章取義
有無人留意到電費要加 20%
港鐵用既係唔係電? |
|
|
|
|
原帖由 Kaix 於 2009-7-24 22:02 發表 
香港巴士市場佔有率現時約40%,
依你所言,目標係降至5.6%的東京水平都冇問題
根據東京標準, 全港專利巴士數目可以由5000多部減至700多部, 或改晒做1000部單層. |
|
|
|
|
事實上,以一輛10000cc可載客128人的巴士來說,相比一輛可乘載七人的2400cc私家車,巴士的而且確是道路上最具經濟效益的交通工具,如政府能以巴士及鐵路雙線共同發展,要香港成為環保之都實在不難. 不過為了外貿政策,政府無意限制私家車入口, 每日繁時在中環上班, 只見七人車上祗有一名司機便佔據了半架巴士位. 到底是巴士環保? 還是私家車環保? 很多人為了職位及身份高低都寧可親自駕車上下班而不願提早半小時出門搭巴士. 所以政府講環保政策都永遠是自相矛盾. 你看看繁時在中環是私家車多還是巴士多. 某某財團主席每日下班所乘坐的高級mb車都佔用了慢線等他從天而降(乘電梯由財團總部頂樓至地下),最終每日令的士,小巴,巴士在他公司門外的一二線打架,這是政府環保及紓緩交通擠塞的有效政策嗎?你看看九巴載滿乘客的92線巴士(10000cc)在西貢公路攀斜時,卻驚見她沒有排出黑煙,你認為是窮等無錢市民不環保嗎,還是那些每日朝著身份象徵坐著S500驕車的集團大班環保嗎? 不過講來都嘥氣,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二十年前出來打工的年青人都可以儲到錢,而家二十歲出頭的小朋友出來打工,就是因為財團壓低人工,可能三十五歲結婚買樓比首期都很困難,香港愈來愈K型,講咩環保包裝!!!!!!!!!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