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0-4-17 07:59 PM 發表 
很老實說港鐵不是以票價來收回營運成本,
電視節目的財經版,港鐵是屬於地產股類別的.
第一,東鐵在新界北有壟斷性,但就因歷史問題
仍保留「頭等」這個怪物. 壟斷歸壟斷,當發生
事故時其他交通幾乎無法支援,就算不故障 ...
的確月台幕門係有一定程度的浪費,但當時的情況,把東鐵拉到去尖東站係有一定的需求
交通設施很難話浪費與不浪費,因為長遠來說,東鐵和西鐵係會駁埋一齊去運作而不用轉車
但當短期內未能做到時,便要作一此臨時設計去暫時解決一些已有的交通問題,例如把尖東站開張並作為東鐵總站就是其中例子
另外為著未來規劃也要作一些準備工夫,例如預留位等等,這些浪費都不能避免的。
況且月台幕門只用7卡不代表其它變成垃圾,未來可以拆去其它新車站中使用。 |
|
|
|
|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0-4-17 19:59 發表 
不久港鐵就要加票價,很易令人想到幕門問題,
當年首批願意加月台幕門的車站都是地底的站,
因為可減少冷氣流失,對其本身都有好處. 後來興建
的東涌線和西鐵線,地面車站都有月台幕門. 不過觀塘線
及荃灣線的地面車站,甚至東鐵線,相信可見將來也不會裝..
我比較有興趣知道冷氣開支夠竟係裝幕門前定後比較大,
以前未落到大堂已經感受到有陣風吹埋黎,自從有左幕門之後無左列車產生對流作用,
要落到大堂先感受到冷氣,加上唔少位置用黎做鋪頭/食店,產生熱力應該唔少。 |
|
|
|
|
|
100th Anniversary KCR - The Way Ahead
|
|
|
我覺得港鐵最強的是用貼紙的技倆:
車廂裡貼、車廂外貼、車窗上貼、車門上貼、幕門上貼、電梯貼、升降機貼、樓梯級都貼,總之無處不貼......
你們說對不對?
PS:這樣貼法,港鐵通常都是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讓我感覺到他們希望給人一個"他們注重乘客安全和秩序"的形象。
當然貼紙還可以是賣廣告啦~
[ 本帖最後由 thomas_tang01 於 2010-4-17 23:2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thomas_tang01 於 2010-4-17 23:20 發表 
我覺得港鐵最強的是用貼紙的技倆:
車廂裡貼、車廂外貼、車窗上貼、車門上貼、幕門上貼、電梯貼、升降機貼、樓梯級都貼,總之無處不貼......
你們說對不對?
PS:這樣貼法,港鐵通常都是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讓我感覺到他們希望給 ...
貼咁多都係想俾人知: 「我呢度可以賣廣告」 |
|
|
|
|
合併後的港鐵,就如男追女,追到手就唔理,要人地改埋姓添。
先說好的或不太差的:
.紙皮石裝修是歷史見證,有些遊客很喜歡。
.電梯夠闊同快(九鐵竟然有些新電梯係玻璃旁板的)。
.為東鐵車站加上編號、站內圖、加多了乘車指示。
.對人潮管理的一套哲學,正是外地參考的一部分。
不好的:
.一些小細節,只懂擺公關姿態,冇實際去改善(若該改善不能減開支或增收入)。
.氣焰越來越大,我有朋友在保育團體工作,
佢話同港鐵就沙中線鑽石山站開會時,對方擺到明我行我素。
.只懂邀功不肯揹鑊,高鐵事件,公眾只能看到鄭汝樺,港鐵呢?
.對客流變化不敏感,晚上八時後,九龍塘站東鐵密過觀塘線(至少我感覺係)。
.最重要的一點:比起未合併前有退步!
假如MTR一向都係咁,我無話可說,但而家係連門面工夫都懶得做。 |
|
|
|
|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0-4-17 19:59 發表 
說到月台幕門更有一個車站使人莫名火起,
尖東站的幕門,根據維基百科,是全球最長的,
今日僅由西鐵線使用,十二節只用其中的七節,
(當然,東鐵曾用過一段短時間才會興建十二節)
西鐵和東鐵的客量和班次比較上來,由西鐵獨佔
乃浪費至極,還好意思說加價?
本來就應該東鐵繼續使用尖東站做總站,
西鐵繼續延至紅磡就不必改,兩站均可轉車...
當初規劃高鐵總站時, 就應該把柯士甸改為4個月台, 讓東/西鐵綫做總站及轉乘
而且更讓東九龍和新界東的乘客轉乘西九龍高鐵
現在, 在中午非繁時
我粗略數到東鐵綫乘客在紅磡下車後, (視線範圍)只有廿零人到對面月台轉乘西鐵 (當然可能有部份上閣樓再落去轉乘西鐵, 但只佔少數)
同以往(東鐵尖東站)紅磡平均每卡車有十幾人落尖東, 天淵之別
在晚上繁忙時間, 以往(東鐵尖東站)開往紅磡的列車, 大部份車卡都企三十餘人
今日, (西鐵尖東站)開往柯士甸的列車, 不及這個乘客數量
當然, 出現以上悲劇, 不可以歸MTR, 但係, 既然接收了KCR業務, 定綫及車站要改一定改到, 事在人為.
[ 本帖最後由 barking 於 2010-4-18 00:3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10-4-18 00:32 發表 
當初規劃高鐵總站時, 就應該把柯士甸改為4個月台, 讓東/西鐵綫做總站及轉乘
而且更讓東九龍和新界東的乘客轉乘西九龍高鐵
現在, 在中午非繁時
我粗略數到東鐵綫乘客在紅磡下車後, (視線範圍)只有廿零人到對面月台 ...
但係要考慮東西走廊的問題,除非計劃包埋馬鐵過海。
這其實是比較make sense的,為什麼一定要得返兩條線?為什麼三線方案就一定紅磡做大站?
我個人對邊條線過海冇異議,但既然九鐵當年決定了南北東西走廊,港鐵都係執手尾嗟。
我相信以東鐵的頻密班次,在柯士甸站接西鐵客出入尖沙咀唔係大問題。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0-4-18 00:52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