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忽然奇想: 巴士收費模式改變
開啟左側

忽然奇想: 巴士收費模式改變

[複製鏈接]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10-8-27 22:1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其實不需要甚麼封閉巴士站, 閘機等等

只需用返輕鐵收費模式,先扣除全程車費
乘客中途站落車後,在設於巴士站的"出站機"拍卡減回即可

不過....巴士公司又怎會用錢去研究自己少賺錢的方法?!
簡直是雙重損失
北角---九龍城 發表於 2010-8-27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要令巴士公局賺少左一定唔會做....
 樓主| 3ASV196 發表於 2010-8-27 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我明白, 以現時情況, 這些建議可能會令巴士公司賺少左,
但如果只用現時睇法, 直言, 是短視.

鐵路網絡不斷加大, 好快, 港島西, 港島車,  東九龍,
黃埔, 都會有鐵路, 第四鐵過海鐵路, 亦不遠, 更多更多
亦計畫中, 這大方向改變不了, 如果現在唔開始為巴
士服務訂定革命性的改變策略, 我可以講, 將來巴士
服務一定縮得更勁, 賺得更少...

討論上, 我唔希望是以現時情況去睇, 而是想講出一個
可行的策略方向.

我明白要改變, 巴士公司當然要用上資源, 但我亦希望
個資源用上是最少, 而得到最大改變, 如建議中, 不但唔
需要長遠增加人手(如不用另外人查票), 亦唔需要大量
改裝, 只是每部車/站多部8仔機....

而更重要的是, 有關方式, 現行部分巴士線已使用, 嚴格黎講,
這不是新的模式, 問題只是推廣這模式到更多範圍及優化, 在
各方面, 這相對容易處理.

再講多d, 點解我有這想法, 其中一個重點, 就是吸取鐵路的優點,
巴士面對鐵路, 要與有專用路軌的鐵路鬥穩定/時間, 一定唔夠, 但
巴士亦有其優點, 就是車站位置, 就在馬路旁, 對於乘客很方便, 這
是香港大部分鐵路站做不到的...但其中一個大分別, 就是鐵路收費
靈活公平得多...路程與車費成正比.

但長久巴士收費就有個問題, 大部分路線做唔到靈活公平收費(有版友都
話屈), 因為收費系統的限制, 巴士只可上車收錢的問題, 但隨著科技進步,
八達通的出現及技術成熟, 就俾到一個改變, 去吸引多一個客源, 亦有機會
更有效運用車務資源...試想想, 如果一區去另一區, 有5條線, 以前不同收費,
乘客可能只選最平的, 但如果建議實施, 乘客是多了4條線的選擇, 點到點之餘,
在不加車情況下, 班次變相是密左, 這亦可以是吸引不長途乘客的重要因素呢...

其實有關建議, 空間好大的, 仲可以有好多變化, 我希望只是現在集思廣益,
為將來提供新方向, 再重申, 我目的唔係要求立即推行, 亦明白經濟方面考慮

多謝各位明白及提出更多意見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10-8-28 00:00 編輯 ]
3ASV196.KE7270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10-8-27 23:5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北角---九龍城 於 2010-8-27 23:12 發表
要令巴士公局賺少左一定唔會做....
未必令巴士公司賺少左其實...
例如一大堆彌敦道線一齊做雙向分段去處理班流水客時
反而可能仲多左人都唔出奇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0-8-28 00: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3ASV196 於 27/8/2010 23:52 發表
其實我明白, 以現時情況, 這些建議可能會令巴士公司賺少左,
但如果只用現時睇法, 直言, 是短視.

鐵路網絡不斷加大, 好快, 港島西, 港島車,  東九龍,
黃埔, 都會有鐵路, 第四鐵過海鐵路, 亦不遠, 更多更多
亦計畫 ...


長遠計根本就需要不斷增加鐵路比重
一步步將巴士減少 , 呢個係現實 , 無法改變
就算巴士幾好亦不及鐵路既便捷

將一個成因歸究於一個雙向分段收費 , 似乎亦看得太大
而同一時間 , 明明架車得 2 隻門 , 用死同一隻門上落拍卡(唔可能 set 機於落車門 ,香港係永遠都冇可能做到新加坡果種通票機既自律) , 用死一隻門既話 , 到底係咪要個個站都有大批人上落 , 塞死條路先叫 "成功" ?
定係成功比鐵路搶埋而家既長途客(一般而言,長途車入到市區比較少上客情況,如果個個站都大手上落,變相大幅延長上落車時間) 對比鐵路 , 巴士更見時間之長
.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0-8-28 0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noopy@FB8617 於 27/8/2010 23:54 發表
未必令巴士公司賺少左其實...
例如一大堆彌敦道線一齊做雙向分段去處理班流水客時
反而可能仲多左人都唔出奇


係多左人呀....搭地鐵
架架車塞 q 死哂上落客
同趕人搭鐵有咩分別?
.
 樓主| 3ASV196 發表於 2010-8-28 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天空之神 於 2010-8-28 00:29 發表


長遠計根本就需要不斷增加鐵路比重
一步步將巴士減少 , 呢個係現實 , 無法改變
就算巴士幾好亦不及鐵路既便捷

將一個成因歸究於一個雙向分段收費 , 似乎亦看得太大
而同一時間 , 明明架車得 2 隻門 , 用死同一隻 ...


其實並唔係將一個成因歸究於一個雙向分段收費, 而是只是其中一個建議
去令巴士改變...

而如果閣下認為香港人唔自律問題, 或上落問題, 這樣其實之前亦有討論過其他方法,
如8仔機設於車站, 請爬文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10-8-28 00:35 編輯 ]
3ASV196.KE7270
syp 發表於 2010-8-28 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下車門裝八仔機 ... 又要車長任何時間 check 住o的客有冇提早嘟卡, 靠個閉路電視又睇唔清, 頂閘o個陣o的客又可能誤嘟o左先 ... 總之會帶來好多麻煩。

如果八仔機裝o係巴士站, 唔知會唔會俾人搞破壞o番 ... 又會日曬雨淋 ... 同埋香港o的巴士站成日搬前搬後, 又裝又拆都好麻煩啦。
下一站係西營盤
syp 發表於 2010-8-28 00: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天空之神 於 2010/8/28 00:29 發表
唔可能 set 機於落車門 ,香港係永遠都冇可能做到新加坡果種通票機既自律


唔好講到新加坡人咁自律 ... 私底下佢o地途票情況都唔少 (尤其紙票年代, 買短程票坐長程),
只係可能巴士公司已經接受o左個逃票率咁解。
下一站係西營盤
 樓主| 3ASV196 發表於 2010-8-28 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syp 於 2010-8-28 00:37 發表
下車門裝八仔機 ... 又要車長任何時間 check 住o的客有冇提早嘟卡, 靠個閉路電視又睇唔清, 頂閘o個陣o的客又可能誤嘟o左先 ... 總之會帶來好多麻煩。

如果八仔機裝o係巴士站, 唔知會唔會俾人搞破壞o番 ... 又會日曬 ...


其實呢類技術問題, 相信不大吧, 以輕鐵站作理據, 室外八仔機並沒有太大破壞/維修問題..

當然, 搬站, 臨時站, 或供電問題, 要解決可能...
3ASV196.KE727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4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