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討論一下九巴逐漸推行車長60分鐘用膳的利弊
歡迎大家把自己的觀點分享和討論
1) 九巴一向都唔夠人手,現在要推行九巴車長60分鐘用膳
會否有一定難度??
2)參考73A 服務調整令車長有60分鐘用膳
引致總數加了一個更份(崗位)的車長
(昔日8正雙更現在7正隻更3蛇車字軌)
但整體班次竟然還少了幾班 這樣的頟外成本有是否合理呢?
3)九巴一向都唔夠車長 如果唔係都唔需成日日賣廣告招車長賣到黑
推行60分用膳無可避免會拉疏班次來成全制度 咁乘客當中會受到好還是不好的影響?
咁如果車缺勤/收車的話班次會如何?
4)73A新時間表幾乎每個更份的車長也會起碼多過一架的車 即是車不跟人 那樣會否
令新車長/替更./站長難以適應?會否引車長唔鍚車令維修成本增加?
歡迎作出討論!
[ 本帖最後由 ME9661 於 2012-2-28 04:09 編輯 ] |
|
|
|
|
1.一定有難度 因為既要保持班次 又要保住60 分飯 係調動上需要作出調整 如兩更車變大兩味 加柯打 加L 字軌(負責攝食飯既字軌)
2.73A 應該係得一條蛇 另外兩架是大兩味吧?(唔熟73A 車務,另請高人指點)
3.要視乎環境定 如果又60分飯又咁岩欠人收車 咁就冇辦法 請耐心等待
4.唔多唔少都會 情況同對面岸公司D 車類似 不過九記D 車衰極都有個譜 |
|
|
|
|
近日同一位111車長電聯.聞得吹得好勁既係
更制改為早更4轉.夜更5轉兼實行跳飛機制度.唔知有無關係? |
|
|
|
|
首先我覺得編定食60分鐘太多了, 不是刻薄, 而是一般來說,
行車時間通常都用不盡, 巴士可以比行車時間早少少到站,
而且去食飯又不用等lift, 好多總站距離食肆亦很近,
我覺得如果編定食50分鐘比一般「打工仔」已經較好了.
其次就是推行60分鐘用膳的辦法了. 除了跳飛機的隧道線外,
60分鐘用膳如果不想太影響班次, 就只能額外調配車長
「攝食飯」, 在本身車長已經不足的情況下, 現在明顯不是
適當時間推行60分鐘用膳. 有多餘車長何不先補充空缺?
不知九巴管理層在想甚麼.
「跳飛機」我覺得是較可行的辦法, 想想正字軌車長個個
都食60分鐘, 個總站有多少位可以泊車? 「大兩味」由夜更
攝早飯, 早更攝晚飯就可以不增加車長數目又可以食60分鐘,
(印象中好似37M之類會用此安排?)
雖然「一更」車長未必喜歡, 但要改善福利就要有犧牲了.
總好過加甚麼食飯字軌但又根本無人返工.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ricky619 於 2012-2-28 12:00 發表 
首先我覺得編定食60分鐘太多了, 不是刻薄, 而是一般來說,
行車時間通常都用不盡, 巴士可以比行車時間早少少到站,
而且去食飯又不用等lift, 好多總站距離食肆亦很近,
我覺得如果編定食50分鐘比一般「打工仔」已經較好 ...
當對面海都食緊60分鐘飯,九巴食45分鐘難免俾人感覺係刻薄,
而家食60分鐘只係與市場接軌,正如最近加人工事件一樣
做巴士向來都係辛苦錢,係可行情形下提供一個較好福利條件
(工資,工時,工作環境)吸引人去工作,相信無人會反對,要維持班次,
跳字軌跳飛機係現有運作環境下係無可避免,就算話請一班人專門
替食飯,結果咪一樣要跳來跳去.時代轉變,以前生活模式係返工放工
係固定有規律,泊低架車都唔會點阻人,但而家模式轉換,再無可能泊低
架車俾你慢慢走去食飯 |
|
益童學校,全民教育
|
|
|
原帖由 ricky619 於 2012-2-28 12:00 發表 
我覺得編定食60分鐘太多了
車長一食飽就去開車, 你唔覺得好危險架咩?
食飽飯都要少少時間消化下卦...
仲有...唔係個個站頭都咁近有飯食
有陣時行上行落, 一來一回都10 分鐘
仲要預留時間去拍卡,上客, 洗手間
一個鐘都唔覺得多啦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2-28 15:34 發表 
60分鐘食飯叫合理, 唔係太多
早少少到站, 有時唔好彩, 塞多幾個燈都無左啦, 用呢d情況去計?
車站係就係唔洗等life, 但係下下食老麥大家樂咩? 茶餐廳都要等上啦
重有, 食得太快根本無無, 正常人食飯都廿分鐘已經叫好 ...
聽聞而家係無論司機遲幾多早幾多到站,都一定比足 60 分鐘食飯
就算甩班都要比足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2-28 15:47 發表 
我係回應前幾個post有站友話60分鐘太多的觀點
而如果營運商比足, 營運上對員工提供合適待遇, 應該支持
巴士公司俾良好待遇司機係啱,
但同時應該搞好編更派車.
唔好司機就舒舒服服食一個鐘飯,
但就要乘客企站頭食半個鐘塵.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