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48# 的帖子
其實我想原因是錦田公路一帶(在石崗機場到磚窯的一段)沒有可以提供往來荃灣的巴士服務, 所以導致區議會爭取保留251M為錦田公路居民服務, 錦上路因為有了靠近大欖隧道收費站和有51提供出荃灣的服務的優勢, 所以區議會認為錦上路應該做出較大讓步................ |
|
|
|
|
原帖由 sea1986 於 2012-4-2 01:21 發表 
如無記錯,當年改雙邊站原因
就係因為成日搞到班次唔準(儘管當年班次密過而家)
不過錦田八鄉嘅地型同錦上路站嘅位置又真係幾難畫到條理想嘅路線
順得哥來失嫂意 ...
更大的問題是,在循環線時代,當大欖隧道轉乘全面改用八達通後,
如車長忘記更換八達通收費器的前往方向,乘客更會因而失去轉乘其他九巴大欖隧道線的轉車優惠。
(因為當年251M一入到錦上路,車長就需要更改八達通機的前往方向,
否則系統會誤以為該程車是前往錦田八鄉,但實際上乘客是前往市區)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原帖由 EH2674 於 2012-4-2 11:06 AM 發表 
往青衣方向主要係衰盞死人燈者,兩三部就轉燈兩三部就轉燈谷埋堆車返轉頭 (街市站最前唔係41M,同42M咩?搬左站?[好耐無經過呢個站=.=])
但另一方向,改由238X嗰邊入其實會唔會好D?(雖然主要都係非繁時塞) ...
留意251m 青衣方向第21個站﹐與263m 同站﹐位置係眾安街則﹐明愛對出﹐係工廠區前最後的一組車站﹐
也是此2條線在楊屋道2個車站之一﹐另一個在工廠區(青衣方向)。
此車站係可以在外圍行車線直飛到尾﹐去到內外圍行車線合併時的一支燈位﹐才cut回慢線停站的。
41m & 42m 原本係工廠區前﹐最後一組車站﹐也沒有搬過位。
不過﹐自擴闊工程完成後﹐便把 251m & 263m 分拆出來﹐放在現時位置﹐過了眾安街才設站。 |
|
|
|
|
原帖由 KC7813_ATS64 於 2012-4-2 11:12 發表 
其實我想原因是錦田公路一帶(在石崗機場到磚窯的一段)沒有可以提供往來荃灣的巴士服務, 所以導致區議會爭取保留251M為錦田公路居民服務, 錦上路因為有了靠近大欖隧道收費站和有51提供出荃灣的服務的優勢, 所以區議會 ...
其實點解 51 會去程行錦田公路, 出荃灣行錦上路,
是否有歷史因素 ? |
|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12-4-2 11:17 發表 
更大的問題是,在循環線時代,當大欖隧道轉乘全面改用八達通後,
如車長忘記更換八達通收費器的前往方向,乘客更會因而失去轉乘其他九巴大欖隧道線的轉車優惠。
(因為當年251M一入到錦上路,車長就需要更改八達通機的前往方向,
...
當真係main point?呢段嘢咁熟口面嘅?
如果真係怕循環線會因八仔出咁嘅問題嘅話
咁第啲有八仔轉乘嘅循環線係咪都應該要斬開兩截??? |
|
|
|
|
原帖由 kingprowm 於 2012-4-2 12:52 發表 
其實點解 51 會去程行錦田公路, 出荃灣行錦上路,
是否有歷史因素 ?
當年地鐵荃灣線通車前,51(及1982-1983年期間的51M線)來回程都經錦田公路,
1983年4月17日,51M總站由元朗(東)縮短至錦田,往荃灣方向改經錦上路。
估計是當年錦田一帶的道路網絡問題,由錦田開出後,附近沒有供巴士掉頭的地方(最近都要去到坳頭)
因此51M當年取道錦上路出荃灣,即使51M改編號回51,仍然沒有改動這個行車路線,
直至2009年9月7日51遷往錦上路鐵路站,來回程才經錦河路至東匯路一段的錦田公路。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原帖由 GK9112@66-01 於 2012-4-2 18:02 發表 
無錯,錦上路的而確有51,但是51的班次的問題,真是吸引力不大。
如果夾岩時間等車,搭 51 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但只限往荃灣市中心吧。
九記肯整返固定行車時間表作參考已經好好多 (雖然係開一班蝕一班)~ |
|
|
|
|
原帖由 GK9112@66-01 於 2012-4-2 20:26 發表 
最重要的是怎樣修改51路線,以前不可能改路是基因個歷史問題,但是51現時行車路線定位過於迂徊,改班次只不過權宜之計,理論上應該要重組路線是怎樣吸引乘客,亦都是怎樣善用51的資源。 ...
迂迴..? 而家經錦上路出荃灣已經係最簡單直接,仲可以點樣改?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