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gdeen 於 2013-5-13 02:06 發表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有沒有實質數字換線方案受惠的人數是遠多於交匯方案?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有沒有考慮到金鐘6綫轉車站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南港島線乘客從此可以更方便地前往九龍東以及東涌)
敢問推銷換線 ...
若以現時早上繁忙時間計算,東涌綫61%乘客約估計55%乘客直接坐(約每小時25000人)
將軍澳綫72%預計有60%乘客直接乘坐(約每小時43000人)
港島綫估計東區客量為40%(約36000人)
加上有荃灣綫/觀塘綫乘客願意改坐東涌綫/將軍澳綫,受惠人數更多
至於炮台山站,本人同意將軍澳綫加停此站
如果用交滙方案,變相金鐘站迫上加迫 |
|
|
|
|
原帖由 egdeen 於 2013-5-13 02:06 發表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有沒有實質數字換線方案受惠的人數是遠多於交匯方案?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有沒有考慮到金鐘6綫轉車站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南港島線乘客從此可以更方便地前往九龍東以及東涌)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你們能不能代表所有將軍澳線人(聲稱原港島線車站更適合將軍澳綫乘客)?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換線方案帶來的平均化全港轉車次數實質正面作用有多大(比較交匯方案)?
我們的確沒有實質數字可提供,不過我認同交匯方案有好處,
請提供交匯方案受惠人數的數字~
南港島線往九龍東,要去金鐘轉車,(看地圖)已經兜左唔少路吧,
而家A10都係唔密車既時候,南區有幾多人往返東涌?
何況金鐘如果成為6線轉車站,嘩,如果由最高一層去最低一層要行好多層喎……
真係咁多人願意行咁耐轉車?如果由南區去九龍東要行咁耐,咁我都係搭返107,671好過~
你在繁忙時間去搭一程炮台山至將軍澳,你會發現,車上2/3的人在北角轉將軍澳線~
我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去將軍澳,或者是去其他地方,我只要知道大量乘客用這個方式轉車,夠了~
我不會代表任何人,只是既然當年將線通車,相關巴士客量大跌九成,大量人轉投地鐵懷抱,
這些人難道大部份在東區下車?不用想也知道這不是事實!大部份人目的地都是中環灣仔銅鑼灣一帶!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石頭 於 2013-5-13 09:03 發表 
你在繁忙時間去搭一程炮台山至將軍澳,你會發現,車上2/3的人在北角轉將軍澳線~
我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去將軍澳,或者是去其他地方,我只要知道大量乘客用這個方式轉車,夠了~
正解!!!
相反方向, 早上北角站, 從將軍澳線轉線的乘客比原本在車上,從砲台山以東的乘客更多
基本上平均要等約兩至三班先上得到車
另外,樓上總有要實質數據,
大家不是港鐵或政府,總不會拿出這所客觀數據
但是
1) 首先,犯了邏輯學上的謬誤
【訴諸無知】
因為我們不能證實P是錯的,因此P是對的;或
因為我們不能證實P是對的,因此P是錯的。
例子:「既然你也不能證明鬼魂不存在,那就的確是有鬼魂存在的了。」
「因為我們不能有客觀數據證實換線方案受惠人數較多,因此交匯方案是對的。」
(有些人就是有這些傾向,但如果這些人又走出黎捉字蝨話無exactly咁講過,我都無野好講)
2) 港鐵及政府一定有客觀數據,即使港鐵及政府因為客觀數據對換線方案有傾向 (較早年代是以換線方案規劃),還是會被某些人以其他理由炮轟,所以這個輸打贏要的理由根本不是理由。
3) 從上述北角/炮台山站的現實情況,就說明了香港乘客的大慨通勤模式
4) 就算不理數據,九龍東,新界西北西南,部份新界東的乘客,點估都比一個東區多吧?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5-13 10:1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3-5-12 22:03 發表 
起新線係要平衡各方利益, 唔係用人數壓倒一切, 你憑咩要區議會支持先?
你一程就四百, 來回就八百喎,
知唔知咩叫少數怕長計?
講過好多次
這四百、八百,交匯方案在香港-中環轉車也是必需!
根本完全無討論及參考價值
但交匯方案要轉多一次車,但換線不需要!
還有,無論交匯及換線也影響全港
這位仁兄講來講去也是大西北到北港島站落車行去目的地的問題 (而且還要分析錯誤), 這是部份人之中的小問題
其他大部份地區有好/壞也不考慮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5-13 10:18 編輯 ] |
|
|
|
|
原帖由 paulma 於 2013-5-12 18:13 發表 
仲有既係,東涌綫點加班,都冇可能2分鐘一班吧!同埋最影響的炮台山站,你又不予置評,點叫人信服?
很抱歉,但這是現實
1) 北港島線分流後, 載客量可以說是多一倍,無論原線及北線也無需要2分鐘一班
2) 現時2分鐘一班(每小時30班),主要消化中環至炮台山客量,在東區根本是Idle Capacity,只為接載東隧乘客。
每小時減8班,只是每班多40秒左右,很抱歉,但這是現實,仍然能滿足東區乘客需求(惟太古至鰂魚涌可能較迫),只是關於候車時間及要轉車的既得利益受損。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5-13 11:49 編輯 ] |
|
|
|
|
我知道東九龍人一直心心不忿,有了將軍澳綫之後令觀塘綫冇得過海。但各位有否想過,像601、606、619等這些巴士總站遠離港鐵站,而且一直都有不錯的客量的線路,係冇可能cut既;唯一可以開刀的,就是將軍澳過海巴士,所以正苦咪讓將軍澳綫過海,令將軍澳過海巴士線客量大跌,正苦就可以名正言順去cut,這就是現實。有市民(包括某些議員)反對東鐵綫將總站由尖東搬回紅磡,但正苦一句「東鐵綫將會過海」,最終總站已搬回紅磡,這也是現實。所以,現在吹到換線/交匯方案有幾勁都冇用,雖說是諮詢期,但數據在正苦手中,最終決定權仍是正苦,再多講也是無謂,慳番啖氣好過,講完 |
|
|
|
|
原帖由 paulma 於 2013-5-13 12:55 發表 
再多講也是無謂,慳番啖氣好過,講完
你講完我未講完,我一定要講,以免被誤會默認你的觀點。
原帖由 paulma 於 2013-5-13 12:55 發表 
唯一可以開刀的,就是將軍澳過海巴士,所以正苦咪讓將軍澳綫過海,令將軍澳過海巴士線客量大跌,正苦就可以名正言順去cut,這就是現實。
原來大費周章起兩個雙層轉乘站、在五桂山底下興建五條隧道,係為了cut走最多三條巴士線?大仇口到咁?
而事實上十年過後的今天,都只係cut到一條咋喎。
如果維持觀塘線過海,藍田會係分叉站,
梅花間竹一班東隧一班將軍澳(或其他比例),結果整體過海班次會大減,
將軍澳的乘客湧到藍田轉車,迫爆藍田站,這個安排會對沿線造成更大的不便。
觀塘線舊站無位再擴建做轉車站,而將軍澳住宅群靠近地鐵站,會有較多人用地鐵過海,
所以寧願得罪觀塘線舊客也要調線,至少唔使攬住一齊死。這是我看出的真正理由。
原帖由 paulma 於 2013-5-13 12:55 發表 
有市民(包括某些議員)反對東鐵綫將總站由尖東搬回紅磡,但正苦一句「東鐵綫將會過海」,最終總站已搬回紅磡,這也是現實。
原來東鐵縮返紅磡是為了準備過海?
就算係馬鐵過海,紅磡都係三線轉乘站,東鐵一樣要縮。
東鐵縮返紅磡,係九鐵想用九龍西定紅磡做東西鐵大總站的選擇使然,與過海無直接關係。
作為九龍東人,我無心心不忿,因為我知道這些安排可令整體效益更好。
我之前係講緊反話,唔好意思我可能講得太深了。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3-5-13 15:24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egdeen 於 2013-5-13 02:06 發表 
敢問推銷換線方案的人,有沒有考慮到金鐘6綫轉車站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南港島線乘客從此可以更方便地前往九龍東以及東涌)
敢問推銷換線 ...
交匯方案同換線方案對於金鐘站來說係冇分別,
所謂5線轉車站變6線轉車站只係因為添馬站由一線東西貫通變東西向不貫通,
造成多左一條線的假象 |
|
|
|
|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3-5-12 22:03 發表 
起新線係要平衡各方利益, 唔係用人數壓倒一切, 你憑咩要區議會支持先?
你一程就四百, 來回就八百喎,
知唔知咩叫少數怕長計?
觀塘要轉兩次, 東區唔駛轉, 咁就叫「平衡各方利益」?? 保護既得利益者利益咋卦
如果真係要「平衡各方利益」, 應該觀塘同東區都係轉一次
觀塘有大量人口要駁車先落到港鐵站, 要求港鐵個程只轉一次唔係好過分o者 |
|
|
|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