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kf_2005 於 2014-1-9 20:33 發表 
咁如果巴士都佔有大量企位去服務乘客,我倒不如企地鐵好過...
縱使高載車係就係頂腳...對腳長O既乘客,
但好醜都係一張椅,假如閣下腳有42,當你上到架空車,
大把位任你選擇O既時候,你都係"口裡說不地"搵位坐低... ... 巴士企都可以郁,如果搭鐵非繁在九龍塘/繁時金鐘轉綫可以迫到郁唔到,d人仲要逼到閂幾次閘先關到。
通常迫車個陣都好靜,但d人女友一句臭_又奶,全車靜晒 |
|
|
|
|
咁以前嘅59坐ATR/3ASV點解又夠位放腳?
另對我而言,V倚一向係設計比狗坐嘅,人類坐紅A水桶仲好過坐佢 |
|
|
|
|
原帖由 kmbodth 於 2014-1-9 20:48 發表 
巴士企都可以郁,如果搭鐵非繁在九龍塘/繁時金鐘轉綫可以迫到郁唔到,d人仲要逼到閂幾次閘先關到。
通常迫車個陣都好靜,但d人女友一句臭_又奶,全車靜晒 ...
咁企鐵通常都舒服d
鐵係逼, 但穩定性高好多
好多人都可以唔渣扶手搭鐵, 但我相信無人可以唔渣扶手搭巴士
應付巴士的加減速同轉灣要用好多力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4-1-9 12:59 發表 
2. 法定可載客量﹐唔係單單睇空間﹐唔係開水塘位便可﹐亦要睇車本身的重量﹐計算番法定最高車重﹐差額便是可負重量﹐即係可載客人數。車本身係重﹐可載客量便可下降。睇下不同時期的 b9的載客量﹐便講了這一點了。
我自己就認為呢點未必套用到落輕量化佐0既新一代E500/B9。
輕量化的12米E500/B9應該未用盡負重量,如果用盡的話,巴士公司唔會有誘因買更長的12.8米三軸車。
12.8米車淨重一定重過12米車。如果12米己經用盡法定負重量,12.8米咪反而載得更少客?
至於上幾代B9,企位數由41到46都有,多過同廠的前身,企得40人的3ASV。
但如果講到B9有唔同企位數目係因法定載重量所限,小弟就有D疑問。
單睇B9,下層佈局無明顯分別,如果講緊係一兩個企位上落,以每個企位0.17米計算,十二米車條走廊造闊約十幾毫米,己經夠加多個企位。
唔同年代車可以差5個企位之多,法定載重量似乎係較合理解釋。
但如果拍埋九巴第一代丹尼士/富豪12米低地台車比較,除佐部份有行李架、機場車行距較闊外,全部可以載超過130人。
直梯車又唔似多佐D乜設備重佐幾百公斤,取代到少佐果十幾個位同乘客0既重量喎。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4-1-10 00:30 編輯 ]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原帖由 s031096 於 2014-1-9 21:42 發表 
咁以前嘅59坐ATR/3ASV點解又夠位放腳?
另對我而言,V倚一向係設計比狗坐嘅,人類坐紅A水桶仲好過坐佢 笑甚麼,玄牛!
學麥嘜問:錦鋰係乜?
又啱既,狗巴服務,顧名思義服務狗狗(狗巴士已被運吉勒令停辦)。 |
|
|
|
|
原帖由 JF1261 於 2014-1-9 22:54 發表 
咁企鐵通常都舒服d
鐵係逼, 但穩定性高好多
好多人都可以唔渣扶手搭鐵, 但我相信無人可以唔渣扶手搭巴士
應付巴士的加減速同轉灣要用好多力 ... 平日~1800趕時間(金鐘搭荃灣綫南行要多分幾幾分鐘)金鐘等荃灣綫過海,通常要等兩班先上到,有時如果咁啱做閘長(唔係挨玻璃),想轉個身都難,本身垂低手想攞部手機睇野聽電話都難。
試過非繁入左閘先知火車勁多人,可惜窮,否則去搭170用多十幾30mins舒服得多,就算俾部高載蛋都得。
閣下超有米保巴,仲要總站上,定搭開小巴的士私家車/甚少繁時搭鐵/出入城?真幸福,遠離,不知民間疾苦。 |
|
|
|
|
原帖由 kmbodth 於 2014-1-10 00:36 發表 
平日~1800趕時間(金鐘搭荃灣綫南行要多分幾幾分鐘)金鐘等荃灣綫過海,通常要等兩班先上到,有時如果咁啱做閘長(唔係挨玻璃),想轉個身都難,本身垂低手想攞部手機睇野聽電話都難。
試過非繁入左閘先知火車勁多人,可惜窮,否則去 ...
咁你1800 去搭104 睇下點
車箱環境一樣咁逼
行車chok 過貓王(由其係新巴)
咁鐵路環境係未好得多先?
鐵路最逼果段都係1-2個站, 好似金鐘-尖沙咀, 大圍-九龍塘, 九龍塘-太子等等, 都係幾分鐘
巴士一塞車就  , 仲有巴士通道窄, d 人一落車要夾硬撞先得, 好煩
鐵路我通常直接行出車外讓人落, 順便舒展下
搭170 即係沙田友啦, 你逼幾個站火車都覺得有問題? 唔係呀
我呢d 北區友日日企火車40分鐘咪又係咁過
係銅纙灣想保巴? sorry 我呢d 鄉下居民無呢個選擇
(678 ? 傻的嗎? 968轉279X, 279X 成日脫班, 中得太多伏, 繁時唔會再用, 373A 灣仔先有)
再講, 成人價來講, 巴士唔貴得過鐵路好多, 真正有錢就搭的士/自己渣車啦
[ 本帖最後由 JF1261 於 2014-1-10 01:3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9-1-2014 12:59 發表 
1. 橫排位我唔認同係增加載客的好方法﹐而通道位亦唔因此而闊很多。
2. 法定可載客量﹐唔係單單睇空間﹐唔係開水塘位便可﹐亦要睇車本身的重量﹐計算番法定最高車重﹐差額便是可負重量﹐即係可載客人數。車本身係重﹐可載客量便可 ... B9 Mk1同Mk2載客量有別,最大原因唔係Mk2前軸載重量大咗咩?
反而TfL版B5TL同B9TL比,就真係因應UVW減少,令載客量可以增加 |
|
唔講・唔等於・唔做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4-1-9 12:59 發表 
1. 橫排位我唔認同係增加載客的好方法﹐而通道位亦唔因此而闊很多。
2. 法定可載客量﹐唔係單單睇空間﹐唔係開水塘位便可﹐亦要睇車本身的重量﹐計算番法定最高車重﹐差額便是可負重量﹐即係可載客人數。車本身係重﹐可載客量便可 ...
法定載客量,衰d講句,大家都知其實根本從來唔執行嘅,
至於底盤剛度其實睇巴士公司點request嘅姐,要開水塘咪整硬淨d囉。
橫排位問題,你自己繁時坐過城巴的5/6/9頭豪望下d人點企就會明作用之大 |
|
獨愛☆OLYMPIANS~powered by~CUMMINS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