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
開啟左側

[問題]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複製鏈接]
sunhoo 發表於 2023-5-2 19:4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s3n370 發表於 2023-5-2 19:25
私家車嘅問題唔大,因為公路嘅巴士線嘅其中一個本意,就係趕私家車客上巴士。
屯門公路實施巴士專線起,巴 ...

我就認為非專之居民服務同學生服務都應該入埋巴士專線。其它非專批註類別可以排除。
KE7066 發表於 2023-5-2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sunhoo 發表於 2023-5-2 19:45
我就認為非專之居民服務同學生服務都應該入埋巴士專線。其它非專批註類別可以排除。 ...

如果再加多隻 居民服務+學生服務+專利巴士 嘅 巴士線 即係前後三款巴士線
然後執行上又好難簡易判斷係做緊咩服務,每部車服務批註唔止一種係頗常見
搞到咁複雜有咩爲


s3n370 發表於 2023-5-2 22:1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sunhoo 發表於 2023-5-2 11:45
我就認為非專之居民服務同學生服務都應該入埋巴士專線。其它非專批註類別可以排除。 ...

巴士專線不嬲容許所有巴士使用,包括非專利巴士。
除非係注明專利巴士專用嘅巴士線。
S3BL100 發表於 2023-5-3 02:3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呢條 thread 講左咁耐,其實係應該有圖睇既


(高清版:https://www.sfmta.com/sites/defa ... _web2_web_large.pdf

上面係三藩巿 MUNI system map,點解揀佢做例子,一來係因為巴士 vs 鐵路比例近似香港,二來環境同佈局有少少近似九龍巿區,三來我比較熟,呢十幾年間去過好幾次,上次係唔夠兩個月之前

可以留意幾樣野:

1. 畫面右上方係巿中心,近似九龍巿區既油尖旺;西面、西南面同東南面較多住宅,近似深水埗、九龍城同黃大仙;東面亦有工/商貿區,近似未變 CBD2 既觀塘

2. 字母線係電車/輕鐵,部分路段要爬山,巿中心段 Market St 行地底,另加一條行緊古董電車但同樣接載街客既 surface line;數字線係巴士或無軌電車。cable car 唔計,太貴主要做遊客生意

3. 井字形發展,但好多睇落密集地區,尤其是 Chinatown 附近,都係依山而建,坡度可以頗高;聞說因為呢個原因,部分道路行唔到巴士,但可以行無軌電車,例如條 1 號線

4. 路線粗幼度代表班次,最疏普遍有 30 分一班,一般開緊 15-20

5. 大部分巴士線都係由 CBD 向幾個方向射出來,類似香港九龍巿區,唔少內陸線都以油尖旺作起點或終點站。當中包括 5 9 14 38 四條流水線,再加 R 字 Rapid 版本,中間飛站,全日大部分時間個位數班次,而且真係唔少客

6. 亦有少量巴士線,不經巿中心,西面以南北走線,南面以東西走線,連接不同區域,性質類似九龍巿區 2E 2F 6D,當中幾條都玩到 10-15 分鐘一班。亦有幾條,住宅區段做緊類似九龍巿區 2 2A 既功能,轉多幾個街口,未必全程行直路

7. 北面東西走向路線,或者東面南北走向路線,隔幾條街就搵到一條,亦有四條主軸;但唔經巿中心或 Chinatown 路線,分佈比較疏落,唔保證所有乘客可以一程過

8. 幾條主幹流水當中,14 好明顯同 BART,即三藩巿灣區捷運(由另一間 agency 營運),有明顯重疊,但又唔疊得晒;加上 BART 站疏,14 都係好多客

9. 巴士密度高,但並無出現類似香港情況,同一條街 N 條線重疊去同一個方向,例如九龍區 6C vs 6/6F,3B vs 5C vs 11K vs 21 之類,就算要重疊都走左去隔離街,相對有唔少路線能穩守至少 20 分一班

如果九龍巿區巴士網絡,排除晒所有過海線、新界線,其實會同上面有少少似,但整個營運模式同網絡格局亦有一定分別,至低限度相對少重疊路線

另一樣值得提既係,三藩巿灣區類似香港,有幾間巴士公司同時做緊生意。MUNI 主打三藩巿巿區,再南已經係 SamTrans 地頭,佢地有幾條線可以入到巿區兼擺中途站;向東過橋就係 AC Transit,全部去到 Transbay Terminal 止步,巿區無其他站,情況就好比香港所有大西北線一站直達旺角就算,或者所有過海線去到紅隧收費廣場止步

而雖然幾間 transit agencies 已經用緊同一套收費系統、同一張 Clipper Card,但中間唔一定有轉乘優惠,就算有都係象徵式

換言之,同香港另一個好大既分別,係中間無左唔少競爭對手,唔會出現幾間公司鬥搶短途分段客,或者新界線同巿區線搶同一班客既情況

整體同香港有同亦有異,可以學到D咩,不妨自行領會同參詳

fb.com/scientisthk2usa/
sunhoo 發表於 2023-5-3 09:52 | 顯示全部樓層
s3n370 發表於 2023-5-2 22:14
巴士專線不嬲容許所有巴士使用,包括非專利巴士。
除非係注明專利巴士專用嘅巴士線。 ...

原來現時巴士專綫已經容許非專用,多謝資訊
任何變動都會破壞得來不易的生態平衡
s3n370 發表於 2023-5-4 08: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S3BL100 發表於 2023-5-2 18:37
呢條 thread 講左咁耐,其實係應該有圖睇既



唔知有無get錯。
三藩市嘅交通網,若考慮埋更瓹窿瓹罅嘅小巴,
係咪算近似公共交通協調政策年代嘅香港?
好多新界市區路線要佐敦、旺角、深水埗止步,唔可以再行遠D。
彌敦道有鐵,但上面嘅1 1A 2 6 6A等等極旺場,因為佢哋做埋接駁新界市區線嘅角色?
S3BL100 發表於 2023-5-4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s3n370 發表於 2023-5-4 08:17
唔知有無get錯。
三藩市嘅交通網,若考慮埋更瓹窿瓹罅嘅小巴,
係咪算近似公共交通協調政策年代嘅香港?

正確,除左三藩巿(或者大半個美國)都無小巴呢類物體

當然三藩巿灣區玩呢套公共交通協調政策,有其他客觀原因;其中之一係成個灣區都分幾個縣,由唔同縣政府管,支出同收入要分清楚。例如過條橋去 East Bay 已經係 Alameda County。不過有樣野做得好過香港,就係 AC Transit 堆類似香港既新界九龍線 Transbay routes 雖然喺三藩巿巿中心擺得一個站,但巿中心密度咁高都會起成座 transit center 畀佢地,前幾年重建完之後整到好靚(劇透左黎緊幾星期 B5 版既分享了);仲要 Bay Bridge 有條專用車道直入 transit center 三樓 bus deck。香港繁忙地區環境同道路網,呢樣野無乜可能做到:





(劇透左下次 B5 版既分享了)

不過三藩巿巿中心區面積相比香港整個油尖旺,或者中環灣仔銅鑼灣加埋,都要細,某程度上抵銷左長途跨區線要行晒巿中心咁多個站既必要性。而隨左巴士之外,灣區仲有 BART 捷運,雖然去到 East Bay 深入程度唔及 AC Transit 堆 Transbay routes,但如果要去巿中心入少少,甚至例如 Mission 或者 Daly City 呢D區域,其實係會期望乘客坐 BART,淨車程亦真係快唔少,又一「公共交通協調政策」明證。當然有好多位,例如 Chinatown 同漁入碼頭,BART 去唔到,變左點都要喺 downtown 轉車;而只要唔遠過 Chinatown,我係會由巿中心行路過去。East Bay 有幾多人日日要來往 Chinatown 或者三藩巿北岸,我諗就未必好多了

(按:十幾年前喺 Bay Area 做交換生果期,學校會畀 AC Transit 免費乘車證,所以果陣去親三藩巿都一定坐巴士,唔會坐 BART。當年仲係小朋友,有幻想過可唔可以拉自己坐緊條 Transbay 經 Chinatown 延長去 Pier 39

又或者係如果去南邊,雖然 SamTrans 有幾條線去到巿中心擺站,直頭仲有條流水線由 Daly City 開到落 Palo Alto(即 Stanford University 所在位置)咁遠,但呢種距離既車程,係會期望乘客坐 CalTrain 呢條通勤鐵路

佢地呢種公共交通協調政策,個人認為最大好處係唔會出現長途線做埋短途線果份;亦因此唔會同一條街幾十條巴士線重疊,但主要路線仍可維持頻密班次。當然香港情況有別,淨係巿中心區範圍都大唔少,要照抄係無可能;但係香港巿區舊區老化,好多巴士線減到不似人形,25-30 分一班仲疏過三藩巿,我會傾向認為三藩巿巿區流水線規劃同運作模式,有唔少參考價值

---

既然講到灣區,又可以睇下 East Bay 既 AC Transit 係點玩:

流水線 https://www.actransit.org/sites/ ... nsets%20%281%29.pdf
Transbay routes https://www.actransit.org/sites/ ... ansbay-aug22-v1.pdf

East Bay 當然都有 BART,但係無輕鐵,巴士角色更重要。路線滲透度比三藩巿巿中心疏少少,但同樣有一堆明顯主幹道,全日開緊 10-15 分一班,次要道路 20-30 分一班,另有少量開一粒鐘一班

AC Transit 過去十年間有過兩個我有留意既重組:

1. 曾經有一條長途流水線 51,由 Berkeley 開到去 Fruitvale BART,因為沿途燈多上落多,成日脫班拖卡。佢地解決方法,係將成條線由中間斬開兩截,變成 51A 同 51B

2. 亦曾經有一條長途流水線 1,來往 Berkeley 同 San Leandro BART(係呀,又係關 Berkeley 事,大大間大學,相信係全個 East Bay 最多人搭巴士既地方,當然免費學生客居多),搞下搞下變左每一公里先擺一個站既 1R,再喺幾年前變成 BRT,起晒專用車站,但只來往 San Leandro 同 downtown Oakland 之間,Berkeley 同 downtown Oakland 之間變左條短途流水 6 號線

呢D重組方式,有無值得香港參考之處,可以思考一下

亦值得一提,過去十幾年間,因為科技行業爆炸性增長,整個灣區既經濟結構同通勤模式有好大轉變。以前係多數人由東面、南面走入三藩巿巿中心返工,而家變左更多人由三藩巿巿中心同 East Bay 落南面矽谷一帶。呢班人普遍唔鍾意揸車,而交通網絡發展係追唔上。BART 早幾年已經計劃左 East Bay 南段延長去矽谷 Santa Clara,但 2030 年唔知起好未

如果香港有朝一日變左好多人要由港島去科學園同河套区返工,唔知會搞成點
fb.com/scientisthk2usa/
 樓主|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5 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23-5-5 07:57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3-5-1 06:18
倫敦無位...咪玩啦。
唔好講地底先,大把棄置同underutilized嘅鐵路有待重用。

倫敦地底其實好逼
當然你不斷倒錢落去總解決得到,宜家亦有起地鐵既方法係可以穿過大廈樁柱
但個成本完全無底線,crossrail到TfL Rail到Elizabeth line
各個階段最後都搞到嚴重超支延期

樓上話倫敦套地鐵差,我認同係大有改善空間
但始終套系統都用咗超過150年,有啲嘢難以推倒重來,地面地底都係咁講
單係車站通風宜家唔知點處理,以前個概念係想用條列車做活塞,通過車站推啲廢氣上地面
後來發現效果非常唔理想,但已經無位搞返掂,結果市中心車站長期煙霧瀰漫

同意香港若再起新線,未必可以好似今日咁,用車費cover operating cost。
即使規模擴大一倍,完全無新客先至要加一倍車費去瀰補。
更何況新線可以吸到更多客落地底,亦唔見得全線要起複線。
要加價去到收支平衡,都唔需要以倍計嘅加幅。
甚至要求新線嘅上蓋物業,需要補貼新線嘅部分營運開支都夠。

起新地鐵當然會有新客落地底
但我估數量遠不及睇落咁多
東涌西站呢類,睇怕都只係將本身38轉地鐵班客,變成直接逸東搭地鐵
當然居民角度,整體行程節省咗10分鐘,點都好咗,我亦唔係話東涌西站唔應該做
但密度去到倫敦水平,價錢都好大機會追上倫敦水平

其實講到底好視乎你想做乜
如果目標係要減少私家車數量,咁偏遠地區既交通應該係首要任務
如果目標係想縮短市民既通勤時間,咁起地鐵make sense

但同時我會覺得,東隧巴士線/大隧馬場busway呢類小型巴士基建項目,分分鐘效益大過起新地鐵線
新界東宜家巴士市佔率應該有一半
你用巴士專線+busway幫呢班客減少15-20分鐘車程
實際節省既乘車時間,應該多過好多大型鐵路項目

Cambridge Busway大致取道舊有嘅Cambridge to Huntingdon Railway。
當年規劃嘅時候,亦唔係一開始就指明起Busway, 而係從重鐵、輕鐵、改為普通道路等多個選項去揀選。
都唔好計更加多不同走線,甚至近跡天馬行空嘅optioneering階段。
香港唔見得有廢棄嘅基建可供重用,走線幾乎無佐重用舊有基建嘅優勢,選項可以更多。
怕新路會吸引更多人揸車,Busway嘅基建要求唔會少鐵路太多, 亦無直接擴闊咁大彈性。
加上香港人口密度高,Busway或許可以解決眼下嘅問題, 但提供唔到太多capacity可以拓展新區,睇唔出有得揀點解會揀Busway。

我覺得細有細玩,大有大玩
如果單純喺小瀝源起條橋去bypass條車龍俾巴士插隊,成本應該同T4差唔多,20億有機會落到樓
咁全條大老山隧道,平排咁整條busway,成本幾多?
將藍隧道2.2 km,主隧道工程都只係用咗87.3億
大老山砌條3.95公里既busway要幾多錢,大約估到
當然隧道以外,相關公路既接駁要用幾多錢,就視乎個設計

但對比一個東涌西站,花187億去節省逸東10分鐘車程,busway絕對抵玩

最後,我同意巴士專線同busway唔係事必一定要只容許巴士行
但呢個視乎條專線既流量而定,始終流量過咗某一個threshold車程就exponentially飆升




s3n370 發表於 2023-5-5 07: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S3BL100 發表於 2023-5-4 14:38
正確,除左三藩巿(或者大半個美國)都無小巴呢類物體

當然三藩巿灣區玩呢套公共交通協調政策,有其他客 ...

我表達得唔好,小巴係指香港嘅小巴。

個人睇法係香港搞三藩市式嘅轉車,
落油尖谷落1 1A 2 6 6A呢幾架車,係可以慳到車。
但唔好處係太多人要轉車的話,上落客嘅時間會去到抵銷唔番呢項好處。

九龍港島市區旺區大致係條中軸,你當新界市區線係直通運転,
架車出到黎俾新界居民直入核心,順手做埋市區流水係合理好多。

除非好似荃灣同沙田咁,有幾條路幾個客源做,
又或者港深、港珠澳,點都要落車過關,
就另外別論



當年公共交通協調政策無錯係限制巴士公司開線入市區核心。
個人估計就算無呢項政策,當年嘅鐵路道路網比今日更緊絀,
巴士公司未必有餘力深入市區。
從放寬政策後,巴士公司唔係太大意欲延長路線。
要去到西九龍快速公路等較新嘅幹線通車,先至大手擴充。

而當年將新界出市區邊緣同深入市區嘅任務分開,
其實有利減低是但一邊斷纜帶來嘅風險。


ma212223 發表於 2023-5-5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S3BL100 發表於 2023-5-3 02:37
呢條 thread 講左咁耐,其實係應該有圖睇既

covid-19_core_service_map_6-13_fnl_web.gif
SF Muni最勁嘅係喺疫情期間由成個system八十幾條線
改為只有17條線
以確保最重要嘅路線有十分鐘一班車
其他繼續運行嘅路線亦都20分鐘內有一班車
配合返保持社區距離嘅載客量限制
就算一部滿座,下一班亦好快會到

一般市民或者區議員就梗係見到少咗線就嘈
但運輸署,作為監管交通服務機構
係咪應該就路線數量同班次密度之間攞個平衡
而唔係由得市區線一大堆都25-30分鐘一班然後一齊到兼向同一個方向行?







評分

參與人數 1aPower +1 HugeC +5 收起 理由
S3BL100 + 1 + 5 精闢見解

查看全部評分

一出RDP   要去鵝頸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2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