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
開啟左側

[問題]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複製鏈接]
 樓主|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S3BL100 發表於 2023-4-28 22:16
其實有時候人口密度唔一定要高,只要個個揸車,都足夠整死交通
我果個小城巿,city area 係香港四分之一, ...

視乎人口密度同道路既比例
美國鄉郊地方又真係無理由用公共交通
但去到城市唔起public transport就同玩自己無分別

當然,用返香港對"高"同"低"既定義
人口密度確實唔需要好高,都足以塞死
西貢鄉郊只係三四個選區,但朝早新清可以倒塞到井欄樹

講返香港情況,除左因為決策者向自己同有錢人利益傾斜、不理民間疾苦外,我相信另一個原因係香港公共交通使用率已經位踞全球榜首,有人會天真以為私家車已經無乜減少空間,甚至多幾架私家車都無傷大雅,況且又真係有部分巿區道路,巴士比私家車仲要多。當然實情係,多幾架車對路面交通既負面影響,係可以幾何級數上升


呢句好真

香港近九成人搭公共交通返放工,確實係全球之冠
甚至連帶香港transport related CO2 emissions,都長居全球最低既行列
咁少電動車混能都有此成績,某程度上都幾誇張

但掉返轉頭,出現呢個狀況係因為香港市區密度同樣係全球之冠
人均道路長度,我估一樣會接近全球最低
就算近九成人搭公共交通,其實已經好接近道路承受能力既臨界點
最大鑊既係,近十年香港擁車比例係節節上升
既然香港無辦法減低市區密度,呢個trend一定要reverse,否則會出事
特別注意到條路唔止巴士用,塞車仲會大幅提高營商成本,始終所有supplies都要靠貨車載
極高既運輸成本,其實已經edge out咗一啲其他國家盛行既business model(e.g. one day rush)
其實個問題係不得不處理






 樓主|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s3n370 發表於 2023-4-28 21:57
好難要求人人都有大局觀,
人人有大局觀去到極端,甚至可以得出唔理少數人嘅需要。

選民為自己利益投票,係天經地義
但一個及格既政治人,唔應該單純民粹做populist
如果單純係為咗選票然後無視一切學術研究同證據,結果係點阿根廷有版你睇

我又唔認為美國套制度無調整能力
歷史上交通制度都有相當大既變動,宜家都有唔少城市開始reverse返呢套盲目鼓吹揸車既政策
只係種種原因做得慢過歐亞咁解

就算擁車政策門檻點高都好,總會有VIP, VVVIP, 行動不便人士,偏遠地區人士要用。


問題係宜家政府套政策,根本無分清楚 必要 同 不必要
我都好理解有人係逼住揸車,但你無理由因為有人逼住揸車,就唔去調整擁車門檻

最簡單,英國blue badge holder好大權,而且條件相對寬鬆
關節炎都可以攞blue badge
確保真係有需要既人,不受限制

同樣地,偏遠地區人士係有必要改善下park and ride個配套
宜家指定港鐵站有得玩,但如果要整congestion charge,個規模就要大好多
同最好涵蓋多啲唔同既交通模式,again唔係個個都鍾意搭地鐵

從整體公共交通嘅角度出發,鐵路運量一定要再多D, 巴士先至可以將瓹窿瓹罅嘅角色發揮得更好。


其實我覺得鐵路巴士絕對可以各有各玩
當然油塘去調景嶺呢啲,鐵路有絕對優勢,就當然俾鐵路做
但睇返巴士客量分佈,其實同鐵路差唔多時間既巴士線,通常都有約4-5成市佔率
45既故事話俾你聽,你鍾意搭鐵唔代表個個都鍾意搭鐵
你要提高整體公共交通網絡既吸引力,其實喺可行既環境下俾多啲選擇唔係壞事

反而值得思考既係,鐵路應該行邊種營運模式
倫敦地鐵就算使用率好低都會起車站,但問題係鐵路經營成本高,就掉轉頭搞到票價都好誇張
 樓主|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sunhoo 發表於 2023-4-28 14:13
我地抱怨香港巴士如何唔夠priority嘅時候,世界上仲有好多衰過香港嘅地方,果邊嘅人羨慕緊香港呢。https:// ...

香港因為人口密度高同suburb少
天生已經好適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可以自負盈虧,已經好難得
但多優點唔代表無缺點,而近十年香港套公共交通政策其實係越搞越衰
當然衰極都好過好多城市,但咁唔代表可以放任爛落去

你講到巴士專線又援引深圳既例子,我覺得呢啲嘢好case by case
香港絕對應該睇下其他城市點做,擴闊想像,brainstorm下其他模式
但到真係落實既時候,一定要切合返本地需求

深圳高速公路免費之後行高速嘅巴士線路成為受害者,我地點樣避免咁嘅事情發生在西隧?我地知道,現時西隧路網樽頸係過海後東行只有兩線,落地下同上天橋分別只有一條線。有無切實可行嘅方案來保障巴士行車時間?如果就咁將往上環出口劃為巴士專線,會多左私家車用民寶街出口,行緊呢度 嘅巴士線路都唔少。


三隧分流唔同時間唔同價格,其實係一個好開始
至少繁時可以盡量維持西隧暢通,但非繁有capacity既時候大家唔使死塞紅隧
但我絕對同意,應該搵方法整巴士專線去避免巴士受影響
我會建議繁時西九龍公路慢線同西隧慢線,雙雙改做巴士專線
就算上環繼續樽頸,客觀效果係巴士可以飛到樽頸位插隊入去

而香港有樣嘢好差,就係班官員潔癖,覺得公路有出入口就唔畫得巴士專線
英國啲巴士專線係可以橫跨公路出入口,而唔影響其他車輛離開/進入公路
變咗好多香港唔會畫巴士專線既地方,佢地都畫到
不妨參考下佢地點做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3-4-29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03:40
咁你有乜嘢alternative?
宜家泊車難,確實discourage咗好多人揸車入市中心
如果你增加泊位,只會搞到條 ...

假日新城市班友就係排到傻都要揸入去
有班同幾日前搶$30戲飛一樣
為左Free Parking兩粒鐘慢慢排
另一班就揸車係生活
附近既場都無位就慢慢排
等緊既時間都enjoy聽下歌有自己空間
唔想等既有班直頭俾錢泊街了事

除非你話揸車會從而咩咩咩
如果唔係好難阻到有少少錢既香港人揸車
隔離城套Quota制似係香港要既野
不過背後仲有幾多野要考慮就不得而知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9 16: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3-4-29 14:18
假日新城市班友就係排到傻都要揸入去
有班同幾日前搶$30戲飛一樣
為左Free Parking兩粒鐘慢慢排

撇除政治,香港進入美麗新世界差唔多連底褲都要管
咩congestion charge/bus lane/塞車/私家車quota等問題遲早都會有動作搞,正如三隧分流都鹹魚翻生
就算一開始啲細節差到不得了,但而家任你改改到啱為止都得
香港要「復常」,無論經濟上定政治上,呢啲劏商家埋單嘅自然好快落鑊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9 16: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S3BL100 發表於 2023-4-29 07:08
又咁講,香港之所以有呢個問題,好大程度係因為發展過程,令到好幾個繁忙地區都出現一條明顯比周圍更旺既 ...

香港港九玩近岸線型發展,好自然得一條中軸
外國城市平原井字型發展,幾條(甚至十幾以上)主軸相交,就算中間部份都會因為來往各主軸而旺起嚟

同意分流非中軸未必係好方法
上文都有提及反而應該考慮比privilege (congestion charge/bus lane等)巴士盡量行曬中軸,減少巴士行就近平行但冇privilege嘅馬路,將privilege嘅效益最大化
s3n370 發表於 2023-4-29 17: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02:36
選民為自己利益投票,係天經地義
但一個及格既政治人,唔應該單純民粹做populist
如果單純係為咗選票然後 ...

1. 我正正就係講緊應該從制度上,防止你所講民粹主義影響整個社會嘅情況出現。

2. 至於你講嘅blue badge,資格上可能英、港之間有別。
但權利上分別根本唔大,都係停車、泊車、牌照費、路費上面。
响道路行駛,兩地都係當一般私家車處理。
唯一嘅分別,外地有條件响繁忙地區,擺D專俾blue bedge嘅街邊泊位。
香港繁忙地區連街邊上落客嘅限制都嚴格好多,
唔見得有條件响繁忙地區擺殘疾人士嘅街邊車位。

3. 唔反對P&R提供更多選擇。
不過英、港嘅分別係英國P&R係政府主導,
香港則是個別交通機構營辦商主導。
話雖如此,鐵、巴合作比比皆是,巴士公司想參與,
未必會被拒諸門外。
中區電子道路收費要整配合嘅P&R,都幾大機會係搵巴士做接駁。
而一個殘酷嘅現實係,就算好似其他地區廣設巴士專線,
時間同可靠性上,鐵嘅贏面仍然高過巴士。

4. 如果單單只係講巴士,我唔反對偏重對巴士嘅喜好。
一旦要講遠D,涉及較大範圍嘅交通運輸,
就點都要睇埋其他已有嘅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行先。
之後先至顧及大眾唔同嘅喜好。

5. 你講嘅45例子,保留45除佐實際需要,亦已經响可行嘅情況下顧佐喜好。
就算從喜好呢點,從重組前嘅客量、新鐵路通車後乘客嘅選擇、
甚至有板友提過嘅地區居民群組平靜嘅反應睇黎,公眾對個別交通工具嘅喜惡唔明顯。
你嘅喜好論响呢度嘅討論,理據係極之薄弱。
s3n370 發表於 2023-4-29 18: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3-4-29 10:21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9 03:03
香港因為人口密度高同suburb少
天生已經好適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可以自負盈虧 ...

西隧分流原則上係要做,但從D細節睇黎,
似乎係想齊齊將塞車分流,而唔係想舒緩擠塞。
繁忙時間都塞緊,私家車收費不加反減。
貨車更加係睇齊。

至於巴士線,
香港同英國嘅邏輯同實際執行一樣,
如果必需穿越巴士線出入支路路口,甚至路邊停車位,都係容許嘅。
屯門公路嘅巴士專線線咪跨越路口囉。
英國亦都有例子,條巴士專線係响路口斷開。
反而同一個位嘅單車線就唔斷開
(估計原因係巴士線有埋執法嘅考量,
但同車路共用單車線通常都無)

連貫同斷開其實各有優劣,連貫俾駕駛者睇到條巴士線嘅continuity。
不過就成日見偷雞行多段巴士線,先至返出去嘅情況。

斷開嘅巴士線,就可以俾其他車輛,甚至係巴士司機自己,
從劃線清晰知道有路口响度。
响彌敦道等主要道路近乎車鏈嘅巴士龍,斷開嘅巴士線嘅好處就極明顯。

甚至從路牌同畫線,都可以睇到新野係外地行先,
香港跟得黎高效同細緻好多。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3-4-29 20:05 | 顯示全部樓層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9 16:17
撇除政治,香港進入美麗新世界差唔多連底褲都要管
咩congestion charge/bus lane/塞車/私家車quota等問題 ...

前題係人地覺得件事係重中之重需要解決

當然如果私家車quota/Congestion Charge大有錢途的話
可能優先處理搵返筆都符合新常態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miklcct 發表於 2023-4-30 00: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坦白講,倫敦地鐵嘅 Deep tube 一抽車載客量得香港地鐵嘅一半, sub surface line 又N線共用軌道,結果係星期日朝早啲共軌路段都開到2分鐘一班載空氣,道路交通方面,一條市內高速都無,啲A路又塞到同鐵競爭唔到,咪搞到地鐵天價之餘都繁忙時間載唔晒。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