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睇得出一樣嘢,係好多國家宜家都重新推動公共交通
以前美國基本上係主動推動全民揸車,甚至拆走公共交通infrastructure
宜家睇落有過半數既州分,特別係大城市,都掉返轉頭嘗試搞public transport
當然有部分人,特別係右派,堅持揸車先係“真正自由”
但同時呢個講法本身都係有漏洞,始終underage同elderly都揸唔到車
你連basic public transport都無,變相有三四成人要依賴其他人接送,反而令好多人感覺更唔自由
更加唔好話downtown人口密度超出某個水準,啲路就點起都塞
英國解決人口密度低既方法,係不斷鼓勵人park and ride
連好多中型城市,都有非常完善既infrastructure去鼓勵人用
呢套其實香港絕對應該參考下
始終 西貢/東北/元朗,好多地方人口密度其實係外國suburb既level
Disable同Elderly揸車都好common
前者可以有專屬泊車同汽車上有輔助裝置
就算唔自己揸,都可以有專屬服務
例如倫敦TFL自己有Dial a ride服務
Elderly可以好老都仲揸緊,Prince Philip 揸到九十幾歲炒車先自願交牌
外國揸車算係基本自理能力嚟
偏少少地方咩都要自己嚟
而外國揸車節奏始終平均較香港慢同禮讓,反應同判斷未必下下需要香港咁高要求(平均嚟講),就算年紀大去揸車都冇香港小巴司機七十幾歲揸車咁馬路炸彈
英國多park and ride
但只限倫敦以外,倫敦自己就冇乜park and ride嘅設計
因為一早喺大外圍park and ride 曬直接搭火車入Central London
就算香港元朗/東北/西貢等地區,人口密度仍然比外國要park and ride嘅地方大得多
點都養得起半個鐘至一個鐘一班巴士或班次仍然唔錯嘅小巴
加埋地方空間問題,香港搞park and ride冇太大誘因
要搞的話短期可能會方便當區居民,但中長期會變相令僅有嘅巴士或小巴需求減少,隨時得不償失
外國搞park and ride,好多時自己住緊間屋係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例如行去最近巴士站要15-30分鐘,再等30分鐘一班巴士去坐20-30分鐘車程去附近大火車站或大型downtown
咁呢啲要park and ride嘅需求就好大,相反香港冇乜地方會有咁嘅模式
倫敦都有park and ride,大把National Rail Station甚至Tube stop都有。
作用類似港鐵錦上路、上水站果D咁,預你揸車轉鐵。
不過無轉乘優惠咁解。
(可以去YouTube睇下Geoff Marshall最近推出嘅End of the Line series)
無記錯的話,除佐Zone 2嘅Brixton同Zone 6嘅LHR之外都有。
1/2嘅Elephant & Castle斷估都無
倫敦都有park and ride,大把National Rail Station甚至Tube stop都有。
倫敦要比較外圍大站先有Park and ride,然後就National Rail快車入城
而TFL同National rail基本上係冇乜官方介紹Park and ride,與其話係Park and ride不如話純粹火車站/tube站有個收費停車場
而且個parking一啲都唔平,一日十幾鎊係基本,加埋火車自己來回都十零鎊
又或者部份外城人放假會泊到Westfield之類zone 2轉tube 入城玩
但咁玩法用嚟通勤就好甘,應該冇乜人咁玩法去返工
同你去元朗站泊架車去Yoho mall park and ride一樣啫,泊車費貴之嘛
相反 Manchester啲P/R,轉tram就免費泊車,官網亦有專門版面介紹甚至個tram map係會寫明邊個站有P+R同埋幾多個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