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複製鏈接]
|
Thanks for sharing
大致都同意你既見解
都係一句
揸車可以explore多啲地方
特別係人口密度低既national park之類,確實唔係公共交通可以比擬
但大城市人口密度開始高既時候,唔去推動公共交通,就同玩自己無分別
我覺得係選民視野同perceived priority既問題
當大部分人都係揸車出入,而鐵路/巴士只benefit沿線居民既時候
佢地就會問點解我啲稅要subsidize人哋既公共交通
由於佢地日日揸車出入,起公路對佢地而言有好tangible既benefit,所以花落去起公路佢地又覺得物有所值
所以嚴格而言都唔係純粹意識形態問題,更大程度係自私/無大局觀
其實香港一樣有類似問題
政府決策階層主要都係揸車返放工,有個別議員甚至出埋聲話巴士係塞車元兇
喺咁既背景之下,公共交通喺路面既priority,係不合乎比例咁低
Quota system針對巴士已經好奇怪,掉返轉congestion charge反而拖十幾年都落實唔到
巴士專線就更加明顯,屯公/英皇道個種巴士專線,已經無再出現過
到近年東隧塞車急速惡化,連一個紅隧式既插隊位都唔做
三隧分流亦完全係用私家車角度出
最簡單喺西隧畫返條巴士專線等分流之後巴士不受影響,印象中都無人提
計返人數,巴士小巴乘客,係佔路面使用者七成,但只佔用公路路面約10%空間
在情在理都應該係有priority
呢樣嘢英國好明顯
就算揸車既比例遠高於香港,都仍然不斷畫bus lane
但香港政治制度下,巴士乘客基本上無say,結果政策明顯傾斜咗去10%擁車一族
|
|
|
|
|
九巴將軍澳/大西北
擺部八達通機喺站頭,落車去車站拍卡
效果似乎都幾好,唔知有無得推行去多啲地方?
細站裝拍卡機未必符合成本效益
但單係大站用站頭拍卡機,細站用傳統落車拍卡雙向分段
已經係幾好既取捨
當然咁可能會搞得某啲短途線更加頹
但至少唔使等20-30分鐘搭10分鐘車
大多數乘客亦受惠 |
|
|
|
|
本帖最後由 sunhoo 於 2023-4-28 16:37 編輯
我地抱怨香港巴士如何唔夠priority嘅時候,世界上仲有好多衰過香港嘅地方,果邊嘅人羨慕緊香港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88304
都係果句,人地嘅好嘢你先好學,做得差嘅你就唔好學啦。深圳有條近年新起嘅跨二線關嘅隧道,每方向3條線有一條係24小時公交專線,即使深宵無車都唔俾私家車入。先唔講佢原本設計係公交專線佔兩條,香港有無邊條路可以整長達24小時嘅巴士專線?拓闊後嘅獅隧?沙田繞道?醬油隧道?我想重點唔在於是否24小時都有巴士服務,重點係向社會傳達巴士應該享有真實且明確的的特權呢個理念。
深圳高速公路免費之後行高速嘅巴士線路成為受害者,我地點樣避免咁嘅事情發生在西隧?我地知道,現時西隧路網樽頸係過海後東行只有兩線,落地下同上天橋分別只有一條線。有無切實可行嘅方案來保障巴士行車時間?如果就咁將往上環出口劃為巴士專線,會多左私家車用民寶街出口,行緊呢度 嘅巴士線路都唔少。
|
|
|
|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23-4-28 17:38 編輯
sunhoo 發表於 2023-4-28 14:13
我地抱怨香港巴士如何唔夠priority嘅時候,世界上仲有好多衰過香港嘅地方,果邊嘅人羨慕緊香港呢。https:// ...
西隧口呢啲其實冇乜空間去改善
反而中環如果有congestion charge就可以改善好多
好多時係核心區域有太多車同上落客貨速度唔夠快同老闆車等老闆倒灌返轉頭
一兩綫出口呢度嗰度雖然係樽頸,但就算擴闊都好,只係將樽頸位重新洗牌,例如更多車同時擁入核心區域,無助解決問題
Congestion charge/bus lane(巴士優先出入/長bus lane)缺一不可 |
|
|
|
|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8 11:40
九巴將軍澳/大西北
擺部八達通機喺站頭,落車去車站拍卡
效果似乎都幾好,唔知有無得推行去多啲地方?
雙分拍卡呢啲solution最貴應該係開發而唔係硬件成本 所以細站擺機其實成本好小,反而最重要係有冇電到
反而多機多量用先容易攤分開發成本 |
|
|
|
|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8 11:14
Thanks for sharing
大致都同意你既見解
簡單嚟講就係塞車未嚴重到砍掉重練嘅臨界點
仲玩緊攬炒同魚蛋論
再誇張地講
其實提高揸車門檻,對達官貴人嚟講一樣可以減少塞車路面暢通加快自己車程,因為趕絕埋冇錢又要揸車嗰班減少塞住條路,真·有錢嗰班都唔志在嗰啲錢 |
|
|
|
|
回應中間一段其實個so call深層次問題同你想像中有出入
香港有憎人富貴嫌人貧特色之餘
奴性重都同樣好大影響(正面睇就係逆來順受)
近幾十年都係同一個pattern
巴公/鐵叫加價
政客做樣反對
政府叫做把關cut一半
加完價轉頭過一排一般市民唔記得發生過咩事
以前都和平過關
更何況而家打橫打直都輕鬆搞掂
而家問題核心係
大家都冇intention去做得好
鐵: 個心去左搞地產兼本身係贏家
運: 少做少錯
巴: 一邊都係個心去左搞地產/一邊為左新能源cap水
況且見紅咪加價囉
政客: 目光緊係放係大灣區
個問題點爛臭都唔會有人正視
|
|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3-4-28 13:23 編輯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7 22:20
認同
前文我都有提及香港長途通勤巴士線,其實似oxford tube或火車+tube/bus嘅混合體
但如果要以減少塞車 ...
唔太同意市區入唔到大路呢段。
過海果兩條兜番轉頭係怪,但整體走線正常。
至於入唔到觀塘道,九巴都唔見得加到班。
唯一優勢係可以自己左袋過右袋。
近期更加俾78C假日入。
根本問題都係俾唔夠privilege巴士。
香港嘅限制係路就係得咁多,其他城市就算舊城路窄,俾佐一條仲有N條替代。
其他商用車嘅聲音都有影響力。
諸如三隧分流,全世界都會咁做
偏偏商用車又劃一收費,連分流都唔知點解唔做
最弔詭係某D豪華SUV,竟然係用客貨車出牌... |
|
|
|
|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8 09:54
簡單嚟講就係塞車未嚴重到砍掉重練嘅臨界點
仲玩緊攬炒同魚蛋論
好多板友話要學新加坡行擁車證,我諗班有錢佬多謝都黎唔切。
身家上漲之餘,又有多門生意可做。
諗下之前一換一電動車嘅計劃就知乜事。
又可以揸車暢通無阻,贏完再贏。 |
|
|
|
|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3-4-28 09:28
西隧口呢啲其實冇乜空間去改善
反而中環如果有congestion charge就可以改善好多
中環行電子道路收費最大阻力,始終係搵食車。
近年更加有私隱疑慮。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