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
[複製鏈接]
|
套 solution 一早已經係度
最大問題可能有無空間 upscale,類似早年 Telargo 網絡版咁 bottleneck 咗,否則應該唔存在開發成本
細站以現況睇最大問題係長遠 maintain 會唔會淪爲 ETA mon 咁壞咗無人跟
硬件選擇上除咗供電方法有異之外其他都係現有硬件(i.e. 八達通機 + E-Payment),呢兩件嘢多與少又唔見得差得幾多
|
|
|
|
|
巴士專線同 busway 又有少少唔同,我想像中既 busway 係分隔行車線,專門畀巴士行,沿途擺站
點都好,雖然香港現實係無可能將全部基建同規劃砍掉重練,但 what if 角度,香港其實好值得有電車。當然唔係講緊港島果種車速較慢、部分路段又要同其他路面交通爭路既雙層電車,而係西歐唔少城巿見到果款。甚至近年歐洲,尤其是法國,好多上世紀拆晒電車既城巿,而家都重新起過,同時收窄汽車使用道路,增加綠化帶
純粹規劃角度,電車好過巴士,原因之一係起好之後運作成本其實低過巴士唔少,二來亦更環保,三來服務更穩定
而且因為服務穩定,叫人電車轉電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係比起巴士轉車更吸引,相對更容易支持取代疏車直達線,用密車線加轉乘取代大部分需求
又係 what if 角度,用西歐模式,如果九龍起電車,分分鐘會有一條 10 分鐘一班,土瓜灣經何文田、旺角、荔枝角道去長沙灣,十分鐘一班,足以頂到好多條巴士線,對唔少用家係好過而家巴士服務水平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3-4-28 14:15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4-28 03:14
Thanks for sharing
大致都同意你既見解
好難要求人人都有大局觀,
人人有大局觀去到極端,甚至可以得出唔理少數人嘅需要。
決策階層有私心係常態,放諸四海皆準。
分野係有乜制度去防止佢哋嘅私心,做利己損民嘅事。
大眾只顧自己亦係常態,放諸四海皆準
問題係政府用乜手法顧住大圍小眾嘅需要,
就算擁車政策門檻點高都好,總會有VIP, VVVIP, 行動不便人士,偏遠地區人士要用。
大多地區唔同措施,
背後嘅思維整到揸車極唔吸引,係你俾得起錢、塞得起嘅咪繼續揸囉。
同時有條通道確保客流,係客流而唔係巴士流暢通無阻。
巴士係塞車元凶呢句,固然係忽略佐公共交通嘅重要性。
但又,巴士實在太重要,重要到仍然係主幹,
甚至正常情況下仍然要救鐵路嘅駕。
香港今日固然未似其他大城咁做足全套,
但係要有夠長又暢通無阻嘅通道,
更要學嘅係新加坡咁,再起更多嘅鐵路線。
如果目標係吸私家車客返公共交通,
巴士線點多點長都好,巴士一定唔夠私家車砌,响香港今日基建網個context下,政策其實只係小修小補。
從整體公共交通嘅角度出發,鐵路運量一定要再多D,
巴士先至可以將瓹窿瓹罅嘅角色發揮得更好。
|
|
|
|
|
本帖最後由 KE7066 於 2023-4-28 22:18 編輯
講運作成本除咗駕駛者牌照嘅要求無咁高之外諗唔到有咩優勢(法規上基本上框咗無可能無人駕駛,請參考南港島線),調翻轉後期路軌維修都要自己做無可能政府做埋,都係成本之一
講環保(準確啲係路邊空氣污染)呢個年代都講緊玩電巴,早二十年呢套都幾肯定無錯但去到呢個年代又似乎無太大可取之處
要穩定其實搞巴士專線 (or busway) 都已經解決到,條路幾乎你行曬,唔穩定因素搞電車一樣有,好似輕鐵咁有路口同路面車輛交叉就自然有不穩定性
計埋前期成本除非舊區砍掉重練人口大洗牌需要 mass people mover 之外又睇唔出有幾適合,電車唯一優勢似乎係佈局上同汽車唔同,變相設計上有更大空間允許快速上落
而呢樣嘢似乎啱粉嶺 B7 78A 呢啲無限排隊線多啲
同埋少少 OT,港島電車可以唔慢,慢在條軌多車又站站停姐
|
|
|
|
|
KE7066 發表於 2023-4-28 21:29
套 solution 一早已經係度
最大問題可能有無空間 upscale,類似早年 Telargo 網絡版咁 bottleneck 咗,否 ...
收錢/回贈喎
同ETA mon 重要程度爭好遠
點會壞咗無人整 |
|
|
|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23-4-28 22:21 編輯
其實有時候人口密度唔一定要高,只要個個揸車,都足夠整死交通
我果個小城巿,city area 係香港四分之一,但人口得廿萬,已經足夠令到一條 interstate freeway 日日癱瘓
而納稅人唔肯資助公共交通同時,其實無幾多個會記得,原來稅收係資助緊一眾車主。例如呢邊油價比起香港同歐洲都係相當平,又例如好多地方泊車平,甚至唔使錢。簡單例子,我呢邊巿中心有幾個多層停車場,每日傍晚六點後及假日全日都唔使錢。呢D停車場其實係將巿中心本來可以用來發展既地段拎走左,同時變相鼓勵人揸車
例如上星期某日收工後去 downtown 聽 concert,收工行過去三個字,但因為唔想完後夜晚行返學校取車,於是揸過去,結果又係揸左三個字,塞到圍住個免費停車場轉左一圈,再上幾層先搵到位泊。如果索性 downtown 唔起停車場,揸車全部泊外圍,呢種事唔會發生,唔會咁多人齊齊阻街;亦因為個個人都要行返外圍取車,少左安全考慮,我會好樂意行過去就算
(利申:我可以部分時間 WFH,一星期平均只揸兩次出街)
講返香港情況,除左因為決策者向自己同有錢人利益傾斜、不理民間疾苦外,我相信另一個原因係香港公共交通使用率已經位踞全球榜首,有人會天真以為私家車已經無乜減少空間,甚至多幾架私家車都無傷大雅,況且又真係有部分巿區道路,巴士比私家車仲要多。當然實情係,多幾架車對路面交通既負面影響,係可以幾何級數上升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咁當然我無否定過而家要推倒重來、重新規劃既難度係相當高。我只係由 what if 角度探討
但不如咁講,點解法國甚至英國唔少城巿,上世紀廢除電車後,過去廿年會重新起過新系統,原因值得思考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部 E-payment 成日見壞 然後又低能到熄車先 reset 到
就算牽涉錢銀 你問我嘅話對呢間馬戲團公司無任何期望
|
|
|
|
|
S3BL100 發表於 2023-4-28 14:24
咁當然我無否定過而家要推倒重來、重新規劃既難度係相當高。我只係由 what if 角度探討
但不如咁講,點 ...
其實好多重新“興建”嘅輕鐵系統,
唔少路段用番之前嘅廢棄嘅電車甚至係火車路軌。
空間不成問題。
去到市中心,唔多唔少連埋行人專區去規劃。 |
|
|
|
|
部卡機壞左都係叫你去用八達通
但八達通機壞左既處理就差好遠
某程度個雙向分段可以幫九公搵到錢既
可能又真係會俾D心機
|
|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