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altesers 於 2008-4-8 20:22 發表 
兩位師兄,即是何去何從呢﹖
這個計劃,實在是一個騙局,除左新巴騙了議員及運輸署之外,
也騙了自己。
兩條線遲開早收,無左0630數碼港至七點幾一大班客,又沒有了晚上兩個方向往來華富及中環的客。
班次方面,更加好笑,
M49及4號,未 ...
呢個重組,
華富居民係輸家,
數碼港返工客係贏家,
不過冇議員會為數碼港返工客發聲. |
|
|
|
|
原帖由 ksmbh 於 2008-4-8 20:40 發表 
數碼港返工客係贏家,
佢地係贏家?兩睇啦....
雖然快左,不過疏左兼貴左....
同埋最重要的係:佢地跟本無得點揀.... |
|
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
|
原帖由 ksmbh 於 2008-4-8 08:40 PM 發表 
呢個重組,
華富居民係輸家,
數碼港返工客係贏家,
不過冇議員會為數碼港返工客發聲.
數碼港返工客係贏家?
無錯正常上落班時間的人,係贏了少少,但計番車費上升實質無贏過。
晚過夜晚8時左右的人就輸到十足,因為連車都無埋。
整體來講都係輸。 |
|
|
|
|
原帖由 Maltesers 於 2008-4-8 20:22 發表 
這個計劃,實在是一個騙局,除左新巴騙了議員及運輸署之外,
也騙了自己。
新師兄, 新人有此評價, 絕對是看通營運者經營態度之高手.
在這篇文中, 我同 PB602 和你本人的立場和論點差不多 (我係吾識你及 PB602 的), 這二間同一老闆之專利公司, 它們的營運理念往往是攪東攪西就當自己改善服務, 然後左改右改變加價, 一係成機減班減車當無事發生, 這就是大老闆的營運作風, 如果要高回報, 那就不要再攪交通, 而回去賣珠寶吧.
這次 30X 變相加價, 就算柴兄不是區議員, 也應和一般巴士迷察覺到問題所在, 我也不明周大褔擺明成機加價兼減去蝕錢時段一樣可以過, 那我們南區的巴士服務要怎樣? 要每天同 TCU 投訴後照成機減班減車又 Purpose 不知所謂建議去 3 線合 1 線?
M49, 一條應有之路線, 我也恨不得它復活. 一間營運態度如此惡劣之公司, 夠竟要怎樣, 我們市區乘客才有好日子過? |
|
|
|
|
原帖由 tridents 於 2008-4-10 00:30 發表 
新師兄, 新人有此評價, 絕對是看通營運者經營態度之高手.
在這篇文中, 我同 PB602 和你本人的立場和論點差不多 (我係吾識你及 PB602 的), 這二間同一老闆之專利公司, 它們的營運理念往往是攪東攪西就當自己改善服 ...
客氣客氣,
新巴營運巴士既手法,令我想起玩《鐵路大亨》,當玩到愈後來,
由於火車既燃料同維修水平愈來愈高,開車雖然有收入,但是似終都是見紅,
但是若果索性取消成條線,反而靠公司以前賺來的現金收息,卻可以賺錢。
香港的巴士服務,想來不至如此吧。
政府真要認真檢討香港既公共交通。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4-10 13:27 發表 
題外話, 鐵路大亨是因維修費在架車營運到10年以上
維修費貴得唔合理而見紅
只要定期換車, 就可以持續經營
回正題, 巴士的整體營運成本上升了很多
不能加價, 又要區區超級特快, 更本是無可能
如果數碼港的巴士唔入 ...
我不是太同意巴士營運成本上升得「太多」。
雖然我不太清楚巴士的營運數據,但巴士公司講來講去的成本上漲,又是否要以市民乘車習慣來配合﹖
油價方面,有學者早前就非議陳祖澤的講法,
該名學者認為,巴士可以學航空公司,為燃油做對沖,
至少能紓緩油價波動的影響。
講真,減線減班,真正可以減到的只是司機的更份,
巴士放在廠裡不做生意,也不會令巴士公司賺多了。
新巴在呢一方面,感覺上是要還擊年年要脅要加人工的司機們,
人工才是新巴最大的成本吧。
真係唔明甚麼成本上升。
我唯一想到的,就是由於巴士網絡可以「開源」地方不多,
唯有不惜賠上形象和商譽,以積極節流,將利潤最大化,
令到盤數可以一年比一年好睇。
[ 本帖最後由 Maltesers 於 2008-4-11 00:50 編輯 ] |
|
|
|
|
"本集團的交通運輸業務於本期間錄得應佔經營溢利4,160 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6%;由於燃料價格及員工薪酬上漲,令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及城巴有限公司的營運壓力增加,導致盈利顯著下降。經營本港渡輪業務的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在船費收入增長3.5%下仍然持續錄得虧損,主要由於燃料成本高企所致。澳門渡輪服務在本期間的載客量顯著增長30%,令船費收入及溢利均獲得理想的改善。"
http://www.nws.com.hk/tchi/pdf/PR2008031701C.pdf
以上是中期業績的新聞稿,
將4,160 萬 x 2 = 半年交通運輸業務賺 8,320 萬,
比城巴 2003 年前仲少...
而家仲要靠澳門渡輪服務補貼...
可想而知幾好做呀...
城巴在 2002 May - Oct (半年)
賺了英磅12.6m x 11 = 1億3,860 萬
[ 本帖最後由 ronaldlau 於 2008-4-11 01:12 編輯 ] |
|
|
|
|
回復 76# 的帖子
再回應特快服務的問題,
有時特快,未必是市民所需要的,
正如30x、46x疏而特快的線,繁時還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其餘時間,巴士空載、乘客苦候,對乘客來說未必是好事。
新巴的8p模式,只在兩方通勤人口大,又集中的情況,才可以做得起。
失敗的特快23B,46x已經俾左新巴一個個教訓,
不過對新巴來說,特快也帶來,同樣路線長,但既可維持班次合理,又大大減少用車的好處,
更重要是「只求路上零巴士」運輸署超BUY。
4, 4X,30X 重組,新巴可以慳幾多車,幾多車長,唔駛點詳細計,都心中有數,
行車時間減少,路程短埋,回車快,繁時班次除了可以維持一樣,加少少俾你有咩問題,
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掩眼法,順手將服務時間縮短,更加減埋平日班次。
最關鍵是M49本身這條線,根本有無大改的必要﹖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