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公共專業聯盟活動: 新高鐵「貫通南北方案」發布會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0-13 22:01 發表 
好似價值70億的港島快線, 佢係質疑港府批評無道理
自己就唔敢講個工程費點計出離....因為咁會比人插番轉頭
如果有人phone-in質問佢個工程費點計出離,
主持人係咪會即刻講「多謝你電話,下一位」,
以前有前科 |
|
|
|
|
由公共專業聯盟召集的「新高鐵專家組」,上週三公佈了新高鐵方案的詳細內容。此方案的造價比政府的方案少一半,而能惠及的市民則增加數百萬。少於一小時內,政府當局便就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評擊。很不幸,這些評擊包含許多誤導的數據和假設。政府的此等作為有違公眾利益,剝奪公眾基於良好科學和專業分析,來考慮客觀資料的權利。
專家組列舉了以下政府指控當中的嚴重錯誤,以作例證:
一、港島快綫的預計造價
政府聲稱專家組過分低估港島快綫(即機場快線從青衣至錦上路的延線)的造價。據稱,由於全長三十五公里的機場快綫的造價為三百四十億,所以政府質疑為何十公里長的港島快綫的預計造價只需七十億。
此等比較沒有考慮到數個關鍵事實:
a) 機場快綫計劃包括十個機場快綫和東涌綫車站(機場、東涌、兩個青衣、南昌、奧運、兩個九龍、兩個香港),當中有四個屬地底站(兩個九龍、兩個香港)。相對來說,來往錦上路和青衣的港島快綫只需要興建一個新車站。
b) 機場快綫於香港站和青衣站之間鋪設了四組路軌,而港島快綫只需鋪設兩組路軌。
c) 兩個項目的地盤條件和地質結構均完全不同。
更合適的做法,是以和港島快綫大欖隧道平行,距離也相若的西鐵綫大欖隧道作比較。該隧道的造價為十七億九千萬,而且隧道切面較大,而造價又包括和基本開掘工程無關的開支。雖然如此,專家組考慮到通脹因素,已預留了二十二億興建隧道。港島快綫的分項造價如下:
項目 造價
穿越大欖的隧道 22億
藍巴勒海峽橋 8億
路面路段 5億
架空車站 15億
系統及列車 20億
總計 70億
二、機場快綫的容量
政府聲稱港島快線所需的班次容量,會使機場快綫的容量超出負荷。
此等批評忽視了一些必要事實:
a) 機場快綫的班次容量受制於青馬大橋的設計,每小時不可以有多於十三班列車從青衣開往大嶼山。事實上,由於機場快綫的客量需求較預期低,現時每小時只有六班列車開往大嶼山,而且未有掛滿全數車廂。
b) 港島快綫的列車只會使用青衣和香港之間的路段,不受青馬大橋的限制。再者,青衣和香港之間現有四組路軌,用量全數都低於負荷。未來預計每小時六班,來自「香港交匯站」的列車,只會更有效地使用現有基建。
新高鐵專家組成員梁啟智博士表示:「我們十分錯諤,為何政府還未有充分理解新方案的詳情,便如此條件反射地回應。我們會在明天的會議中要求政府解釋其他並非基於事實的指控。」
另一位專家組成員黎廣德工程師則指出:「我們關注高層官員正向政府和港鐵的工程師施壓,指令他們不計成本地為政府的方案辯護。如果這導致任何事實的扭曲,和窒礙一場基於事實和科學的公眾辯論,公眾會是最大的輸家。」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 「新高鐵專家組」所提出有關高鐵新方案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betterrail4hk.org |
|
|
|
|
原帖由 區麗芝 於 2009-10-14 18:59 發表 
98年通車o既汀九橋,造價係19億.
專業人士所提出o既藍巴勒海峽橋預算不及汀九橋o既一半
吹水都唔好吹得咁大啦
汀九橋是斜拉橋設計,不能相提並論,應與AEL/TCL青荔橋的造價作比較。 |
|
|
|
|
無咩時間, 只睇左summary....原來 HKIE 都較支持政府方案,
即直達市中心的設計...
其實亦切實反映到, 即使"專家", 即使同樣是工程師, 都會有不同
意見 |
|
3ASV196.KE7270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09/10/24 01:04 發表 
其實亦切實反映到, 即使"專家", 即使同樣是工程師, 都會有不同
意見 ...
我總覺得他們背後都沒有純正的動機, 心目中總有些什麼政治或其他的打量, 去支持他們心目中的方案。
近日有個副局長在報紙寫了篇文反駁聯盟的方案, 寫得不錯, 只可惜是出自官員的手, 在市民的公信力又差少少。
聯盟方案我大致看過, 主要感覺他們的錦上路站本身規模太小, 和他們沒有多大提及設站需要的配套道路, 和車站北面出入站 "扇形軌道位" 要佔多少位。常有意無意令人感覺只要在現錦上路站旁空地變成車站便可, 不用收民居的地。
他們其中一個論點是錦上路站方案因和八鄉車廠近, 車廠又在南面, 可以落客即前行到車廠停放清潔等, 不用留在月台或長途回程到車廠, 所以車站可以較細。不過我總覺得西九車站之大是每個月台均有候客載客用途而不是用作長期擺車清潔的, 而且他們好像常說列車到站後必須到車廠清潔, 但實在以在日本和大陸的觀察來說, 這個載客到站和載客離站之間的 "turnaround" 時間是可以很短, 也不用每程都要到車廠洗車。所以, 我覺得在實用角度來說, 他們的錦上路站始終偏細。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田北辰﹕高鐵總站從來都要建於都市核心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023/4/eu2h.html
參考外國的成功經驗,無論是美國的紐約曼克頓鐵路總站(Penn Station)、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還是日本的東京站(Tokyo Station)都是建於市中心,只需步行或短程接駁至主要商業區及酒店。既使是橫跨英法的歐洲之星(EuroStar)鐵路,倫敦、巴黎總站皆建於市中心,但公共專業聯盟卻以里昂(Lyon)總站建於郊區為例子,以證明高鐵總站應建於元朗錦上路,「揀細唔揀大」讓人啼笑皆非。
當我仍在九鐵時,已做過無數次電腦模擬測試,發現以總客量計算,紅磡及西九是最理想的選址。但紅磡已無多餘空間興建車站,西九自然是唯一的選擇。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09-10-24 11:06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