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d人話南區出銅鑼灣會俾港鐵取代
呢個可能性唔大
係香隧唔塞車嘅情況下(平日7:30前,假日)
(住開南區就知幾時塞)
出銅鑼灣搭巴士同搭地鐵嘅時間係差唔多
會有幾多人搭地鐵去金鐘之後轉線去銅鑼灣?
去旺角個邊
朝早171P可以7-8個字由海怡去到旺角太子
咁又有冇必要搭地鐵又要轉車又可能冇得坐?
到東區
如果係坐開8P,2X又會唔會去銅鑼灣坐地鐵去到金鐘轉南港島線?
有幾多人會坐720A,789去到金鐘轉地錢返南區?
所以唔好將地鐵功能無限放大
[ 本帖最後由 brianlhm 於 2010-4-22 21:3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tsoikc 於 2010-4-22 09:02 PM 發表 
其實自己認為唔多唔少同政府政策有關係; 有時候巴士公司唔係
唔想做(改善服務, 開新線); 只係做唔到而已. 自己都認同應該說
成較多乘搭會好一點. 無疑, 鐵路係比巴士準時(如果發生事故就
另計). 不過香港來講; 自己 ...
無錯﹐鐵路並非萬能﹐所以仲有不少生存空間給予所有路面的交通工具(如巴士﹐小巴﹐的士.......)。
例如九巴的42c, 38﹐由屯門元朗天水圍去觀塘等地方的巴士線﹐巴士絕對地勝出的﹐這也講出路交通工具做到的是直接﹐鐵路是未必做到的。
但城市的發展﹐看來只有郊區及城市邊緣才不會有鐵路﹐這也講出鐵路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路面交通工具只會慢慢被侵蝕﹐上面的一個例子﹐鐵路明顯比路面交通工具慢的例子真係不多。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0-4-22 21:41 發表 
無錯﹐鐵路並非萬能﹐所以仲有不少生存空間給予所有路面的交通工具(如巴士﹐小巴﹐的士.......)。
例如九巴的42c, 38﹐由屯門元朗天水圍去觀塘等地方的巴士線﹐巴士絕對地勝出的﹐這也講出路交通工具做到的是直接﹐鐵路是未必做到 ...
冇錯,我好多時收工都坐38去東九龍,17分鐘去到黃大仙,28分鐘到觀塘,
由公司行去或坐車去地鐵站都用16分鐘啦,不過38真係超多人,經常都要頂
住前閘企,如遇到熱狗就仲辛苦。
*我好多時都坐到GK9141 @ 42C....去觀塘仲要多7-8分鐘
[ 本帖最後由 HK104 於 2010-4-22 21:50 編輯 ] |
|
中華巴士 DL20 ML77
|
|
|
回復 51# 的帖子
點解你會預先知道南港島線對巴士影響,同時又咁肯定乘客一定繼續幫襯巴士?如果轉車及無位坐真係咁重要,巴士佔有率同客量點會走下波?西鐵、馬鐵、南環線都嘗試用相同理論解釋巴士點樣有吸引力,每次只見到相關地區的巴士市場不斷萎縮。
最明顯例子係大家成日咬住西鐵站位批評點差,接駁點差,偏偏宜家越食越多客,話食吾到屯門客,宜家就越食越多,嘜成日搬哩D理論來講吾悶咩?何況南港島線站無論站位、定線比西鐵還要好,我睇吾出點樣無競爭力。
[ 本帖最後由 homan0323 於 2010-4-22 21:5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0-4-22 09:45 PM 發表 
南港島線通車, 出銅鑼灣比地鐵取代, 我就認為係必然啦
巴士又係要時間, 重要唔知等幾耐, 落去坐地鐵, 車程都係十幾分鐘
過海班次反而重穏定過出銅鑼灣 ...
其實﹐我反而怕的便是港鐵站離客源有一段距離。如果是10-15分鐘的步行還好﹐都有不少人會行去的。但要坐車接駁﹐這便會令不少人無興趣﹐倒不如維持原有的坐車方法。 |
|
|
|
|
老實講,個標題真係有d誤導。
"港人最愛乘搭鐵路"
其實係迫於無奈搭鐵路,唔少人都係愛搭巴士或其他車多過鐵路,
不過有時返工趕時間冇法子,反而收工就會有唔少人選擇巴士,順
便出下街。 |
|
中華巴士 DL20 ML77
|
|
|
原帖由 homan0323 於 2010-4-22 21:49 發表 
點解你會預先知道南港島線對巴士影響,同時又咁肯定乘客一定繼續幫襯巴士?如果轉車及無位坐真係咁重要,巴士佔有率同客量點會走下波?西鐵、馬鐵、南環線都嘗試用相同理論解釋巴士點樣有吸引力,每次只見到相關地區的巴 ...
點解你又唔問其他人點解會預先知道南港島線對巴士影響?
之前有人講過巴士佔有率可能受到政府政策影響
鴨脷洲去金鐘中環巴士線就一定大受影響
但銅鑼灣東區,九龍影響冇某d人講到咁嚴重
如果係講到地鐵咁好,點解681,682,960,962客量都係ok?
唔講新地鐵線
點解101,102,111,112需求都係咁大?
點解d人明知紅隧塞車都要搭?
有人係覺得冇位坐同轉車唔重要
但係唔係所有人都係咁覺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