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認真討論mode]其實九巴可唔可以做八達通雙向分段收費呢 ...
開啟左側

[認真討論mode]其實九巴可唔可以做八達通雙向分段收費呢?

[複製鏈接]
3ASV196 發表於 2012-6-26 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GF2158 於 2012-6-26 04:03 發表
八仔機裝左唔用, 其實一樣會有保養成本
原本4千部機變8千部機都會係一個幾沈重既開支
正如巴士公司買一架巴士番黎都想用盡佢為止
...


其實如果參考新加坡巴士設計

http://www.fabulouslybroke.com/wp-content/uploads/2011/09/Singapore-Bus-Transportation.jpg

真係要尾閘裝機, 要有較快的落車效率, 最少要裝多2部,
而佢地上車門都有2部, 加埋如果將來有3門巴士, 即可能
要裝多多過2部...

所以應該唔只4千部機變8千部機

當然, 一部車, 幾部拍機都係同一系統, 本身拍機成本低D,
成本唔係多一部拍機就貴一倍, 現在手機都可以DO 8仔卡,
之前散賣電腦拍機都係200蚊, 相對於成架巴士價格及裝備,
咁樣成本增加唔會好多...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12-6-26 08:43 編輯 ]
3ASV196.KE7270
orange 發表於 2012-6-26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12-6-26 08:42 發表


其實如果參考新加坡巴士設計



真係要尾閘裝機, 要有較快的落車效率, 最少要裝多2部,
而佢地上車門都有2部, 加埋 ...

一部八達通讀咭機唔止$200部,起碼多10倍以上,3900架車
每架車增加成本但唔會增加收入,除非八達通公司肯降價,否則
根本唔會有公司有興趣去做

就算城巴有雙向分段,都只係用番原有車機去做,而唔係另外裝
多一部讀咭機
益童學校,全民教育
avianwind 發表於 2012-6-26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12-6-26 08:42 發表
其實如果參考新加坡巴士設計

真係要尾閘裝機, 要有較快的落車效率, 最少要裝多2部,
而佢地上車門都有2部, 加埋 ...


當年城巴考慮過這種設計(好似係)
但問題是如果該路線太多乘客的話,
很容易被人走數(雖然現在這做法也見過....
又或被人破壞

除非改為中門上車、前門下車
但這又是另一話題了


又如果只在少人如郊區路線用此設計又令用車(特別是新城)不夠靈活
eg.788/789下繁需借用6/6X/260用車,698R用車只在假日服務

原帖由 orange 於 2012-6-26 10:04 發表
一部八達通讀咭機唔止$200部,起碼多10倍以上,3900架車

還未計收取佣金

[ 本帖最後由 avianwind 於 2012-6-26 11:28 編輯 ]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12-6-26 12:1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GF2158 於 2012-6-26 04:03 發表


調番轉頭諗, 如果58M多左良景-華都流水客
即係話有全程客有機會因為上唔到第一班58M而改搭其他車
亦有人會因為車上無坐位而唔坐第一架車, 最終班客去左邊無人知
除非搵到一條線係咁...全程由A點去C點, 全程客唔多
...
所以
就係要睇你邊條線行雙向分段
會令到全程客係良景上唔到第一班而改搭其他車既時段會係?
而新增既區內客主要又會係幾時出現?
若果區內客能夠令到全程客上唔到第一班車既
咁其實更加需要諗既係真係有高既需求
58M係高客量,但並唔代表冇得做

成本會唔會好高呢?
我就唔係好清楚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smal 發表於 2012-6-26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門上車、前門下車
更容易被人走數.........
電車公司每天都要對付呢班 2個3 都走數嘅人,俾佢地上到巴士仲得了?!
老二做PR, GER 走晒, Inevitable
h2o 發表於 2012-6-26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樣野想問, 如新加坡, 會唔會有乘客早早拍左落車位付分段但唔落車?
avianwind 發表於 2012-6-26 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smal 於 2012-6-26 13:47 發表
中門上車、前門下車
更容易被人走數.........
電車公司每天都要對付呢班 2個3 都走數嘅人,俾佢地上到巴士仲得了?!

這點我想過
中門落車走數....
這點要有獎有罰,鼓勵舉報才行


==
要最大機會避免走數

一是像其他國家實行BRT,在月台閘機收費
(可以選用下面這種閘機設計...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TR-a.JPG
但在香港已經難以執行。

另一方法有前門上車、前門下車
像以前的運作一般
而且少了後門載客更高

只要考慮怎樣才不會影響上落客時間,影響車程及引致交通擠塞
(巴士公司及運輸署經常以此為藉口)
這方面還是很容易解決

但另一個問題是香港人的慣性
乘客喜歡站近車門位置,方便下車

[ 本帖最後由 avianwind 於 2012-6-26 15:16 編輯 ]
3ASV196 發表於 2012-6-26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任何制度都可能走數, 就算依家錢箱系統, 都好易用假貨幣..

其實現時新巴士已經係尾閘設閉路電視, 並可以有錄影功能,
這本身己可有一定阻嚇作用

另外可以考慮部拍卡機只在開尾閘時接受讀卡, 減少行車時有
人拍卡/誤拍的情況...

當然, 香港人自律是必需的....

另外回返之前, 我講200蚊只是之前OK有賣的usb讀卡機, 巴士的有埋mon,
可能有埋制, 當然無咁平gei, 一次過要巴士公司加成幾千部, 當然係唔平,
不過如果相對巴士車價, 當佢係巴士的基本裝備之一, 其實咁睇就唔算
成本增加好多

(巴士現時用的讀卡機, 亦比小巴等版本貴, 本身讀卡機都不同款式及價錢)

當然, 我一早都講, 要巴士主動/積極去考慮, 本身我都覺得無咩可能, 可能要
做到, 要政府俾一定資助會成功機會大好多...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12-6-26 16:04 編輯 ]
3ASV196.KE7270
syp 發表於 2012-6-26 16: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2o 於 2012/6/26 14:08 發表
有樣野想問, 如新加坡, 會唔會有乘客早早拍左落車位付分段但唔落車?


其實點會冇呢啲情況, 其實聽新加坡朋友說以前都有些人買單程飛同司機講就短程啲實際搭就長程啲嘅情況。只不過當大家覺得一個措施應該推行嘅時候, 就預埋佢有一定 % 嘅損失, 任何制度都冇可能 0% 漏洞。
下一站係西營盤
LF5502 發表於 2012-6-26 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當新加坡都有人走數的時候
你仲點可以希望香港成功

原帖由 syp 於 2012-6-26 16:16 發表


其實點會冇呢啲情況, 其實聽新加坡朋友說以前都有些人買單程飛同司機講就短程啲實際搭就長程啲嘅情況。只不過當大家覺得一個措施應該推行嘅時候, 就預埋佢有一定 % 嘅損失, 任何制度都冇可能 0% 漏洞。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5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