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北港島線(天后至香港站)四線化
將軍澳線沿交匯方案
北角 > 銅鑼灣北 > 會展 > 添馬 > 中環 (總站設於郵政總局地底)
東涌線香港後在潻馬與將軍澳線重疊
香港 > 添馬 > 會展 > 維園 (總站設於維園地底近天后站) |
|
|
|
|
原帖由 siupy 於 2013-5-6 22:04 發表 
我建議北港島線(天后至香港站)四線化
將軍澳線沿交匯方案
北角 > 銅鑼灣北 > 會展 > 添馬 > 中環 (總站設於郵政總局地底)
東涌線香港後在潻馬與將軍澳線重疊
香港 > 添馬 > 會展 > 維園 (總站設於維園地底近天后站) ...
咁搞法我寧願
將軍澳線延線:北角 > 禮頓山 > 灣仔南 > 香港公園 > 中環南
東涌線延線:香港 > 添馬 > 會展 > 天后
擴大覆蓋範圍
總好過兩條新線重疊於一啲唔係非常多人的地方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3-5-6 12:12 發表 
據某一次粗略目測,晚繁(約18:00),港島線東行,到北角時有大約七成人落車轉將軍澳線。
即係話,換線方案,至少在現有乘客基礎上,
有七成人轉少次車,有三成人轉多次車;
另外再加東涌線往港島東轉少次車的一群。
如用交匯方案,現有乘 ...
你所講既目測 真係唔多準
喺太古站都仲好多人喎
五成我都信 七成就真係冇
根據2011年東區總共住咗580000人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3-5-6 20:07 發表 
你咁講法,我同樣可以話東區嗰三成客如果以添馬、會展、銅鑼灣北為起點,用換線方案一樣唔受影響。
有, 因為疏左車.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3-5-6 16:48 發表 
這個point未免有點弱。
我逐個站同你數:
上環:整個站覆蓋面與北港島線沒有重疊
中環/香港:除了交易廣場、IFC外,其他主要商業大廈都係去中環站最近;
金鐘/添馬:除了立法會、政府總部、中信大廈外,其他主要商業大廈、政府合 ...
交匯方案係比多一個選擇乘客,
如果目的地近金鐘站, 咁咪轉一次車, 即係用番現時的方式, 無影響架,
如果近添馬站, 咁咪唔駛轉車囉.
唔好唔記得, 對比巴士, 轉一次車都有好大的吸引力. |
|
|
|
|
你仲未講對東涌線的影響喎!
東區58萬人口,但新界西(葵涌、青衣、西北區、東涌等)有200-300萬人喎
東區交通可咁坐:
柴灣<>天后-中環:8、8X、788、789等巴士
西灣河<>上環沿途:2、10等巴士
筲箕灣-堅尼地城沿線:電車
東區<>中西區:東涌綫(用北岸去番大街)
青衣區真係咩巴士都無,得果條948(仲要只係繁忙時間),其他時間就要坐地鐵,除非交滙用銅鑼灣北做交滙點(=取代948全日),否則大力反對(添馬仲唔係跨月台,叫東涌綫D客轉到隻牛咁咩?)
[admin91 edit: 更改粗俗字詞]
[ 本帖最後由 admin91 於 2013-5-8 21:41 編輯 ] |
|
|
|
|
回復 37# 的帖子
尖沙咀/尖東站轉車客,未因為步程長及要出閘再入閘而不滿。其實香港/中環轉車環境,已經比前者好。
另外,青衣往返東區,除鐵路及隧巴948外,替代方案也有41, 41A, 42, 42A, 43C<-->102, 112, 118。 |
|
에이핑크 대박!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3-5-6 22:12 發表 
咁搞法我寧願
將軍澳線延線:北角 > 禮頓山 > 灣仔南 > 香港公園 > 中環南
東涌線延線:香港 > 添馬 > 會展 > 天后
擴大覆蓋範圍
總好過兩條新線重疊於一啲唔係非常多人的地方 ...
禮頓山/灣仔南會否有技術難度?
我想在港島北建兩層兩線技術和成本不會比只建雙線大得多
不如就四線算了 |
|
|
|
|
原帖由 dongfeng 於 2013-5-7 23:37 發表 
尖沙咀/尖東站轉車客,未因為步程長及要出閘再入閘而不滿。其實香港/中環轉車環境,已經比前者好。
另外,青衣往返東區,除鐵路及隧巴948外,替代方案也有41, 41A, 42, 42A, 43C102, 112, 118。 ...
不要混為一淡,其實東西鐵同地鐵以前係兩個公司,所以轉車站係做唔到跨月台
你仲要叫人行紅隧大塞車,如果日後東涌綫直達柴灣,應該只30分鐘就到達,如果坐紅隧我估1個鐘都唔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